第1461章 皇帝出逃(1 / 2)

正光五年三月,衛可孤率軍攻下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西土城)、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縣西南),六鎮盡為義軍所占領。

正光五年五月,破六韓拔陵在五原大敗領軍平叛的臨淮王元彧。

北魏朝廷以李崇代元彧為北討大都督,崔暹,元淵為副將。

正光五年七月,破六韓拔陵大敗崔暹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李崇退守雲中,八月,東西兩部高車叛魏歸附拔陵,義軍聲勢大盛。

六鎮起義爆發的時候,爾朱榮已經卸去武衛將軍的職位,回到北秀容(今山西省朔州市),繼承了他老子契胡的族長職位,手下上萬騎兵,有了起家的本錢。

秀容附近其他部族也有零星叛亂,正好給了爾朱榮擴張勢力的機會,可以用平叛的名義吞並周邊部族,拓展自己的人口和地盤,在亂世之中這就是本錢。

宣光政變後軟禁馮太後,掌控後宮的太監劉騰也在這時候病逝,馮太後和皇帝元詡有了聯絡上下的活動空間,掌握朝廷軍政大權的元乂沉迷於酒色、政事懈怠,在需要頻繁調動軍隊平叛的時期,無疑給了別人可乘之機。

正光六年四月,宣光政變後與元乂共同裁決朝政的高陽王元雍看到機會,獲得了馮太後和皇帝元詡的承諾,再次發動政變,重新擁戴馮太後臨朝,改元孝昌,元乂的軍政權力被解除,隨後又被貶為庶民,次年三月,在家中被賜自盡。

馮太後重新掌權後,派出使節帶禮物出使柔然,請求柔然首領阿那瑰出動部隊幫助北魏平叛。

六鎮義軍在柔然、鐵勒,以及周邊魏軍聯合夾擊下迅速潰敗,衛可孤被殺,首領破六韓拔陵不知所蹤。

地處西北高平鎮(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的義軍則在胡琛等人領導下,繼續攻城掠地,先後占領涇州、涼州,繼而引發整個關隴地區的持續動蕩。

北魏軍所俘六鎮軍民二十萬計劃內遷到冀(今河北省冀縣)、定(今河北省定縣)、瀛(今河北省河間市)三州就食,正逢河北遭遇水旱大災,遷移途中糧草不濟,軍民出現逃亡現象。

孝昌元年八月,遷移軍民在高車人杜洛周鼓動下於上古(今北京延慶縣)再次叛亂,鮮於修禮、元宏業、葛榮等人率領北鎮流民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省唐縣)叛亂。

隨即,元洪業斬殺鮮於修禮,請求投降北魏,葛榮殺死元洪業而自任首領,獲得叛軍領導權。

孝昌二年,杜洛周、葛榮聯合,攻破扼守軍都關、居庸關的魏軍,南下幽州,動亂綿延入河北境內。

葛榮到達白牛邏(今河北省蠡縣)後,率領輕騎突襲,殺死章武王元融,擒殺廣陽王元深,隨即自立為天子,定國號為齊,年號為廣安。

孝昌三年,葛榮攻陷殷州,擒獲並殺死殷州刺史崔楷,率兵圍攻信都,次年攻陷信都,轉頭率軍攻殺杜洛周,並收編他的部眾,號稱擁兵百萬,接著攻陷滄州,繼續向南進發圍攻鄴城,風光不可一世。

這時候,爾朱榮正準備率軍進入河北,討伐葛榮,開啟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他的麾下有自葛榮叛軍投奔而來的高歡,有同樣來自六鎮的侯景,有參與六鎮平叛兵敗的賀拔嶽、賀拔勝兄弟,賀拔嶽的麾下有宇文泰、獨孤信、李虎、李弼、趙勝幾個年輕將領,這些人都是帶著各自的班底人馬投奔而來。

這些人以及他們的繼任者們,在原本的曆史上,直接或者間接的主導了南北兩朝後續的政治變遷,高歡消滅了爾朱家族,滅亡了北魏;叛亂專家侯景為南梁敲響喪鍾,自己也身死族滅;賀拔嶽麾下幾個人都成為西魏柱國,互相聯姻形成了赫赫有名的關隴集團,宇文泰建立北周,獨孤信的女婿楊堅建立大隋,完成南北統一,李虎的孫子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豪華的陣容是曾凡以後來者的視角進行評價,當事人並不知情,爾朱榮對葛榮的裹挾的一眾難民並不看在眼裏,兵力再多不能齊心協力,都是烏合之眾,不可能擋住他的騎兵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