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養殖(2 / 2)

在他們的居住區周圍,尤其是東麵和南麵,散布生長著大量的野草,還有女人們播種的作物,粟和黍,收割後的種子去殼後,就是俗稱的小米和黃米,這也是他們過冬糧食的主要來源。

當初先輩們在這裏定居,可能就是看中了這一片大量的可以種植的地方,有意識的撒下兩種作物的種子,因為徒手不可能收割幹淨,不用刻意播種,從此年年都可以采集大量糧食,讓他們有了過冬的資本。

曾凡是農村出生長大,可是他們那裏種植的主要作物是小麥、玉米、大豆,這兩種作物已經很少有人種植了,他也不認識,最先看到的時候就以為是野草呢!

其實這兩種作物本來就是先輩們從野草中培育出來的,粟和後世的狗尾草是近親,隻是穗子和種子顆粒更大一些;黍則和野糜子是近親,長在野地裏不到最後的成熟結籽的時候也難以分辨出來。

可能最早培育這兩種作物的那位先輩就是後世傳說中的神農氏吧,不過在他們這個消息閉塞的小部落,幾十個人大多數都沒有名字呢,連說話交流都困難,更別提那位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先輩了。

這個時代的人們還沒有灌溉和除草的意識,憑借先輩傳下來的經驗,每年采集這些糧食,完全是看天吃飯。

曾凡這方麵懂得也不多,這些作物的采收向來都是女人們負責,沒把握之前他也不好亂插手,萬一折騰過頭,這點過冬糧食都保不住,他就成罪人了。

不用天天捕獵,曾凡利用空餘的時間,帶著十幾個壯勞力去山裏轉悠,順帶采集了大批石頭回來,開始磨石頭。

本來想找點鐵礦石,可是他自己都不認識鐵礦石什麼模樣,就算有礦石也不行,他沒有開采手段,又不會冶煉,把礦石堆在他麵前,他也做不了金屬器具,隻好繼續老祖宗留下的傳統了。

不過他沒有再磨製原先那種小石斧,而是研究更大片的石鏟,煉不了金屬,那就玩泥巴,別人能燒陶器,他應該也能燒出來。

燒製陶器就需要建窯,建窯就需要挖土,沒有趁手的工具怎麼行,再難看的石鏟也比用手挖效率高。

部族裏的其他人對曾凡想做什麼並不明白,但是他領導建起來的飼養院子,可以源源不斷的抓來野羊和野鹿,讓大家都有了肉吃,已經樹立起威望,大家對他都開始盲目的服從,他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對他無比的信任。

部族裏的人平時交流話語很少,大多都是一些無比簡單的詞彙,但是互相之間都很信任,無論是食物分配,還是各種勞作,都是各盡其力,沒有人會偷懶。

部落的物質生活極度艱難,曾凡精神上卻感覺格外的充實,他感覺自己擔負著整個部族的未來,有責任也有動力,也讓他更加的融入這個時代。

磨石鏟的同時,曾凡也沒有閑著,指揮其他人收集遠處的禾本野草,去森林裏麵繼續收集大量的樹枝,枯木,搬到河灘上晾曬,為後續建窯燒窯做準備。

做出第一把石鏟以後,曾凡來到河岸邊的一塊空地上,開始挖土和泥,這個活兒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做過,家裏的火炕仍然用土坯搭建,雖然過去十幾年,他仍然印象深刻。

土坯建窯是他在當前條件下想到的最有效率的辦法,他沒有實際燒過窯,可是小時候去鎮上的磚廠玩過,前一陣子又看了大量考古資料,對這個時代的燒陶工藝有過一些了解,就算不會一次性成功,相信多試幾次也總會成功。

掌握了這門技術就可以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再幾十個人共用三隻陶碗兩隻陶罐,還可以燒磚,建造更結實更保溫的房屋。

以後發現了金屬礦石,也不至於束手無策,部族或許真能在他的推動下,提前進入青銅或者鐵器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