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設想在選定地點挖一圈長方形的小溝,然後去砍一些小樹或者樹枝插到裏麵填土壓實,在樹枝中部用樹藤綁上橫枝固定,做出一圈簡易籬笆牆,足夠困住幾頭羊和鹿了,以後抓來的都可以關在裏麵飼養。
想象的很簡單,可是在這個一把鐵鍬都沒有的時代,哪怕是泥土地麵挖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的石斧做武器還湊合,用來挖坑,那也就比直接用手摳土強一點點。
就算這樣的石斧也不是人手一把,一把石斧要磨製很長的時間,可是損壞起來往往很簡單,稍不注意就會變成碎石塊。
隨著部落人口的減少,有經驗磨製石斧的人都沒了,更多的人要去尋找食物,其他人沒有經驗,用來磨石頭的時間還少,已經好久沒有新的石斧做出來了,他們的石斧是用壞一把少一把。
曾凡挖坑的同時,也在思考怎麼樣弄把金屬的斧頭,無論是做武器,還是用來伐樹,都能極大提高效率。
一把斧頭,就可能讓他們整個部族吃飽飯,有更多生存下去的機會。
可是,真的很難啊,找遍這個世界,估計都難以找到一件金屬器具吧!
想要金屬器具隻能自己打造,怎麼找礦石,怎麼冶煉,他是一點經驗都沒有,完全的從頭做起,不知道多久才能實現,最起碼要有足夠多的勞動力,還得有足夠多的閑工夫才行!
眼前這樣一天不出去尋找食物就會餓肚子,不僅是朝不保夕的問題,抗風險能力太差了,想做一點為長遠打算的事情都不行,這樣繼續下去,用不了幾年部落就會消失。
從部落傳承下來的十幾座茅草屋可以看出來,部落原先人口至少應該在一百以上,現在已經減員過半了,再繼續這樣下去,或許一個冬天過後,這裏就沒有活人了。
哪怕是在夢裏,曾凡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他得想辦法改變這一切。
石斧數量有限,留下幾個人慢慢挖溝,曾凡帶著人去掰樹枝,收集樹藤和檾麻,這是做籬笆牆的主要材料。
他們的石斧根本不能用來砍樹,太細的樹枝不頂用,太粗的弄不動,隻能選擇手腕粗細的小樹或者樹枝,幾人合力掰扯斷,然後一捆捆的扛回去。
曾凡規劃的是一塊長方形區域,麵積有三四百平米,要挖出近百米長的坑。
因為挖坑太難,這個用來圈養動物的小院他們花費三天時間才建好,隨後幾隻野山羊和梅花鹿被放了進去,過起了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己的命運要由飼養員來決定。
不過對於幾隻動物來說,從低矮的茅屋轉移到寬敞的小院裏,那也是巨大的進步,雖然失去了自由,可是有人伺候吃喝,它們又逃不掉,很快就安定下來認命了。
隨後幾天睡醒都沒有回到現實世界,曾凡也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脫離夢中,也隻能像那幾隻動物一樣認命,一天天的過下去。
他們捉到的成年野山羊和梅花鹿都有一百公斤左右的體型,比大部分人類個頭要大,殺一隻搭配野菜和其他果實,能充當全部族五十多大人孩子兩到三天的口糧。
當然都吃不飽,但是勉強也能活下去,至少比以前一天混不上一頓飯的時候穩定多了,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找到湖邊狩獵的竅門後,曾凡的狩獵隊不再每日出動,而是隔幾天過去一次,捉幾隻回來養著,數量太多每天打草也是不小的勞動量。
籬笆院裏成年的野山羊和梅花鹿保持十頭左右的規模,倒是未成年的小羊小鹿逐漸多了起來,各自有了十幾頭。
女人和孩子們每天負責采集還要打草,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不過所有人都累的心甘情願,這都是大夥兒的口糧,有這些就不用擔心會挨餓,多幹些也覺得很值了。
更主要的是有了穩定的肉類補充,族人們的麵色好了起來,小孩子也發育的更快,不再是一個個麵黃肌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