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乘坐的小型飛船外形酷似子彈頭,長度十米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細長的翅膀處在收攏狀態,進入大氣層後會自動展開,起到穩定飛船狀態的作用。
飛船內部三排座椅,每排兩個,都可以在一定範圍內移動旋轉,或者調整為躺平模式,座椅的乘坐舒適度很不錯,曾凡覺得可以借鑒,以後在飛碟裏麵也加上。
最前方兩個座椅是駕駛位,前麵都可以彈出方向舵和加速減速檔杆,體驗操縱樂趣,不分主副駕駛,兩個位置都可以體驗,但是隻有一個人能操控飛船。
飛船的最高權限是智能程序,在判斷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隨時接管飛船,故意危險駕駛的人將喪失操作權限。
他們的飛船編號是零五六一九七,前麵三位數是城市編號,後麵三位數是飛船編號,這艘飛船他們可以一直使用,直到離開孤雲星為止。
為了方便稱呼,曾凡給飛船起名小七,飛船可以語音控製,智能係統也能隨時解答他們的問題,曾凡坐在最前排左側駕駛位,曾小一坐在同一排,她也想體驗駕駛,薛燕隻好坐在後排了。
飛船從專用通道離開了足球城,沿著一條弧形軌道反向加速,向著孤雲星靠近過去,進入大氣層整個過程完全由飛船自動駕駛,不允許人為操控。
“小一,進入大氣層後由你駕駛,你想好咱們先去哪了嗎?”曾凡靠在座位上問。
“我要先環球飛行幾圈,從空中遊覽一遍,再決定去哪裏!”曾小一回答道。
飛船的尾部安裝有兩台聚變發動機,既可以轉換為電能,也可以噴射帶電離子提供直接的動力,地球上仍然遙不可及的技術,在這裏已經普及到了小型飛船上,成了最普遍的能量來源。
在孤雲星駕駛各種飛船都不需要駕照,所有駕駛工具都有自動駕駛係統,無論是機器人還是人類學習起來都很快,不用擔心會出問題。
同步軌道距離孤雲星地表九萬多公裏,飛船並不能直接飛過去,仍然需要經曆多次變軌,逐步降低所在軌道,最終選擇合適地點進入大氣層內部,實際飛行距離要長的多。
盡管飛船上麵安裝了先進的發動機,仍然不能違背物理規則,返回星球表麵的過程與地球差別不大。
孤雲星的逃逸速度比地球略高,每秒十九點五公裏,飛船的返回的速度不能超過這個速度,還要逐步減速,進入密集大氣層後速度越高,產生的過載和溫度都會越高,飛船的速度要降低到一定水平,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才能確保內部人員的安全。
經曆了四個多小時的變軌飛行,飛船終於降低到距離星球表麵二百公裏的高度,他們三個的座椅自動調整後傾角度,同時從靠背兩側伸出護具將他們的整個身體從頭到腳全部固定住。
幾分鍾後,飛船再次減速,高度已經降低到了一百五十公裏,孤雲星直徑是地球一點五倍,這裏的大氣層也比地球更濃厚,一百五十公裏高度的大氣層已經能對飛船產生巨大的阻力了。
不過,他們的飛船速度已經提前降到了合理範圍內,產生的實際過載並不太大,曾凡和薛燕的體質本來就強於常人,並沒有感到預想中難以忍受的過載壓力。
又過了十分鍾,飛船高度已經降低到五十公裏以內,兩側的翅膀自動打開,他們的全身束縛解除,座椅恢複到原先的姿態。
曾小一的座位前麵自動彈出了駕駛裝置,一個方向舵,一個小小的速度檔杆,集成了加速減速的功能,此外沒有其他可調節的裝置,手動駕駛隻需要操作方向和速度就夠了,其他的都由飛船自動完成。
飛船已經進入到氣流比較穩定的平流層底部,最適宜環球飛行的高度,飛船的速度也從每秒鍾幾公裏降低到了每秒鍾不足一公裏,穩定在每秒鍾九百米左右,現在的操作不需要加速,隻需要操控方向就行了。
透過懸窗可以看到下方是漫無邊際的大片森林,孤雲星表麵並沒有大麵積的海洋,但是有遍布全球的草原森林,各種綠色植物,穿插其中的江河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