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裏曾經歸屬短暫設置過的雲中郡管轄,隨著秦末大亂,遊牧民族重新占領了這一區域,這裏先後生活過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多個遊牧民族。
根據後世的數據對比,大部分北方的遊牧民族其實與中原民族基因相似度很高,大多源自同一批祖先,隻是不同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習慣,變成了不同的民族。
那些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不同的稱謂,與中原王朝漢晉隋唐等朝代差不多,變換的隻是不同勢力,根源上都流淌著同一批遠古祖先的基因血脈,盡管也有西部遷來的不同民族融入,那些都沒有占據過主流。
一代代叱吒風雲的梟雄人物,本質上都是族群生存壓力驅動下的產物,假如族中民眾都衣食無憂,誰還願意跟著他們去四處征戰,提著腦袋賣命,那些人想建功立業都找不到機會。
想要結束各民族互相征伐,殺戮不斷的局麵,根源上還是提高物質生產能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製度,讓大家不再有生存的壓力。
曾凡忽然發現,這些不正是自己擅長的嘛,提高作物的產量,改良草原的牧場和畜牧品種,同時還要限製人口的生育速度,無序的繁衍,再多的資源也會有耗盡的一天。
建立相對公平合理的分配製度其實並不難,真正難的是讓人克服自己的私心貪欲,隻拿自己應得的部分,自從人類有了財產私有製度以來,所有的內部紛爭不都是源自於此嘛。
直接去除人的私欲有點違背曾凡的理念,可是在這個世界,他們夫妻的意念場能力理論上可以覆蓋所有人,通過獎善罰惡來引導人們遵紀守法,不貪不占似乎完全可以做到。
被俘虜的滿都海,巴圖孟克,還有他們的子女,部落頭領貴族幾百人被謝遷押送回京城,與他們一起到京城的,還有這一戰出力不小的亦不剌和兀良哈三衛的首領們。
大明幾十年沒有打過如此大的勝仗,謝遷作為這一戰的總指揮,當然受到了最隆重的歡迎,曾凡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出城迎接,擺足了陣勢,謝遷的聲望一時無兩,壓過了首輔劉健、次輔李東陽二人。
迎接過後,精選出來回城接受檢閱的邊軍將士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受到了京城民眾的夾道歡迎,大明幾十年沒有這麼揚眉吐氣過了。
陣斬敵方重要人物的烏蘭哥當然也在入城隊伍裏,跟在父親和幾位哥哥後麵,第一次來到燕京的他,左看右看眼睛忙不過來。
以前他去過最繁華的城市就是大寧衛,那裏和燕京一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別說和燕京相比,過來路過的幾個城市,隨便哪一個都不是偏遠的大寧衛能比。
兀良哈三衛的首領在燕京城內都有禦賜的府邸,進城後回各自府邸修整,等待參加晚上的宴會,亦不剌算是盟友的身份,暫時沒有府邸,跟隨鴻臚寺官員去會同館修整。
以俘虜身份入京的巴圖孟克、滿都海和他們的子女,還有眾多的汗庭頭領貴族並沒有被裝入囚車遊街,隻是解除了他們的武器裝備,限製了他們的自由,該有的飲食待遇方麵跟大家一樣,並沒有虧待他們。
曾凡指示劉健在城內給他們劃了幾棟宅子安置,打算以後讓他們就在京城裏養老了,他們這些人的身份在蒙古草原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東蒙雖然平定,西蒙古名義上都是察哈爾汗庭屬下,有了他們的配合,平定西蒙繼而西征能節省不少的麻煩。
讓他們這些人的身份繼續發光發熱,不能白吃閑飯,也算自食其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