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所在的特使團走了十幾天後,巴圖孟克集結了三萬大軍東進,兵壓喀喇沁的亦不剌領地,想要逼迫其服從自己的領導。
如果亦不剌屈服,那麼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兀良哈三衛,而其中最西端的朵顏衛就是首當其衝的目標。
兀良哈三衛集結了兩萬騎兵在朵顏衛花當的率領下過去支援,亦不剌自己也能勉強集結一萬兵力,兩方勢力算是旗鼓相當。
幾次小規模的交鋒不相上下,哪一邊都占據不了上風!
在薊遼總督謝遷的命令下,幾十年來一直居於守勢,從不主動進攻的大同、宣府兩鎮總兵突然各領兩萬大軍向北出擊,直奔巴圖孟克在察哈爾的老巢。
明廷暗弱,武備鬆弛,幾十年都是如此,盡管有人提醒過他,新任的薊遼總督可能會有動作,巴圖孟克根本沒有把明軍放在眼裏,一意孤行要滅掉亦不剌,壓服兀良哈三衛,結果這邊僵持不下,後路將要被抄,他收到消息的時候明軍已經出兵兩天了。
三四百裏的路程,騎兵先鋒說不定都已經到了,他留守的隻有不足五千人馬,草原上麵無險可守,打不過那就要完蛋,留守的大多數都是老人孩子,想跑都跑不快。
巴圖孟克雖然這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可是七八歲就被自己老婆滿都海背著上陣殺敵,十幾歲親自上陣,大仗小仗打了無數,也算是久經陣仗了。
他佯裝撤兵,卻將三萬兵力分散開來,埋伏在路上,準備給必然追擊的亦不剌和花當聯軍一個狠狠的教訓,如果能打贏,哪怕老巢被偷,他一樣還有翻盤的本錢,如果就這樣灰頭土臉的回去,原先的盟友可能都要盤算怎麼吞並他的人馬取而代之了。
可惜,巴圖孟克對手不止是花當和亦不剌,有曾凡和薛燕這對神一樣特殊存在的夫妻,怎麼可能讓他的小伎倆得逞。
兵力分散的巴圖孟克被亦不剌和花當窮追猛打,中軍主力被三萬人一戰擊潰,損失了一大半人馬,他的三個兒子也當場戰死,隻能倉皇而逃。
隨後花當和亦不剌分兵應戰巴圖孟克分散趕過來的側翼部隊,同樣大獲全勝,他的便宜女婿蒙郭勒津領主火篩,也在亂軍中被殺身亡。
砍下火篩腦袋的就是初次上陣的烏蘭哥,也因此戰名聲鵲起,響徹東蒙大草原。
假撤退變成真逃跑的巴圖孟克一路倉皇西撤,被宣府總兵桂勇埋伏,最後的三千人馬全部被殲滅,他自己也被明軍俘虜。
與此同時,大同總兵陳銳也已經攻陷了察哈爾汗庭,俘虜了留守後方的巴圖孟克的哈屯滿都海。
哈屯是漢語皇後的意思,滿都海是前任大汗滿都魯的遺孀,滿都魯死後,三十二歲的滿都海按照蒙古的習俗,選擇嫁給了滿都魯的侄孫,時年七歲的巴圖孟克,扶持他坐上了汗位。
滿都海將自己的長女嫁給了掌握汗廷實權太師、永謝布的領主癿加思蘭,次女嫁給了蒙郭勒津領主火篩,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撫養巴圖孟克長大成人,帶著他征討周邊不服汗庭的部落,後來還為他生育了七個兒子,用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才統一了西蒙古各部,這時候的滿都海已經年近六十歲了。
明軍占領汗庭之後並沒有大肆殺戮,也沒有要收兵的意思,敢反抗的鎮壓下去後,他們就地安營紮寨,做起了落地紮根的準備。
後續從大同過來的商隊也證實了這一點,源源不斷的商隊帶來海量的物資和民夫,大批的工匠和民夫在官員的組織下開始挖土建窯,開山鑿石,明顯是在做建城的準備。
這裏地處陰山山脈的大青山東段,北部丘陵山間盆地交錯,有大小不等的平原可以放牧,南部為黃土丘陵地區,蒙元時期叫做集寧路,後世稱作烏蘭察布。
由於地處內陸,遠離海洋,這裏的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風,夏季涼爽,秋涼多霜,相比苦寒的漠北地區,對遊牧民族來說,這裏算是難得的放牧場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