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狠命修煉,由內提升領導力(2)(2 / 3)

此一時彼一時,管理風格也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需要應時、應地、應人而變。因為沒有哪一種領導風格是“最好”的,以菲德勒的“權變領導理論”來說,它們都是時勢和天性的產物,不過可以通過後來的調整來進行磨合互補。

嚴於律己為先,方能律人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在《論語·裏仁》裏,孔子認為隻有嚴於律己,才能少犯錯誤。

同樣,作為管理者,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常常約束自己,謹言慎行,不放縱、不浮泛,這樣做就可以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

嚴於律己是律人的前提,隻有做到自我管理才能要求下屬去執行。優秀管理者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起到為人表率的作用,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努力工作。

國外某企業家認為,如果想知道一家企業的員工整體素質如何,隻需要了解其中的管理人員素質就可以了。這話的確在理,每個管理者都是所有下屬關注的焦點,也是員工積極效仿的對象。管理者產生什麼樣的行為、舉動,都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員工。所以,假如你想讓你的員工嚴格要求自己,你就必須先嚴格要求你自己。

日本鬆下公司的創立者鬆下幸之助之就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嚴格要求自己,一直到退休,天天堅持準時到公司上班,幾乎做到分秒不差,連公司的門衛都把他當成標準時鍾。有一次上班的時間到了,接他的專車卻沒有按時到來,為了不遲到,他隻好改乘電車。誰知電車剛剛啟動,接他上班的專車又來了,於是他又下電車改上專車。

就這樣,幾經折騰,雖然緊趕慢趕,到公司時鬆下還是遲到了10分鍾。盡管事出有因,鬆下仍然認為遲到是不對的,主動在當天的會議上向下屬道歉。這一舉動,震動了全體員工,從此鬆下公司的員工幾乎不再有遲到現象。

鬆下本人嚴於律己的做法,為“律人”掃清了實施障礙。這正是鬆下公司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隻有當你嚴格要求自己並為此而堅持不懈的時候,你才具備了承擔企業領導職務的基本條件,你的下屬才會像你一樣嚴於律己,為實現高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會田雄次曾在評價鬆下時說:“鬆下先生有古代武士的脾氣——守信、自律,絕不靠政治賺錢,徹底遵守商人道德。他誠懇、細心地謹守禮節,這一品性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一股稀罕可貴的‘品格效應’,這正是他成功的重要法寶。”

嚴於律己本身就是一種品格的塑造。律他往往比律己來得容易,律他不涉及管理者的自身利益,可以毫無顧忌地要求對方很多,而律己則相對難得多,往往會觸及自己的利益,而管理者自身總能找到借口原諒自己。嚴於律己的典範在曆史上並不少見,三國時的諸葛亮就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

諸葛亮率領軍隊攻打中原時,因任用馬謖,結果痛失街亭,導致兵敗而歸。回去以後,諸葛亮寫了一個自我處罰的文件,讓蔣宛申奏後主劉禪,要求自貶丞相之職。

蔣宛回到成都,見到後主,劉禪打下書信一看,隻見寫道:“臣本庸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勵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穀不戒之失。咎皆在臣,受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是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臣不勝慚愧,俯伏待命。”

後主劉禪看完說道:“勝負乃兵家常事,丞相何出此言?”這時侍中郎費上奏說:“治國者,要以奉法為重,不按法辦事,怎麼來管理人呢?現在丞相打了敗仗,自己要求降職,正是按法辦事。”後主劉禪聽了費的話,於是下詔貶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照舊總督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