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玄真人見狀心道果然如此,解釋道:“這便是神農一脈的傳承信物——神農尺。此寶乃是當年神農炎帝遍嚐百草所用之物,為九地玄玉所鑄,經神農點化已內生靈智,能辨得百草,亦能解得百毒,蘊藏無窮生力。更難得的是此寶本質透明,能以顏色顯化人心——當年在我那老友手中時,便發出過如此白光。看來丫頭你心地善良,心思純淨,正是神農醫道的上佳傳人。你這極陰之體也可得此寶生力蘊養續命,然後再以藥物徐徐調理,痊愈有望啊。果然是天意。”
雪麗急忙下拜,泣不成聲道:“雪麗多謝真人爺爺救命之恩!”她小小年紀就被告知命不久矣——三招擊敗冰宮宮主的清玄真人無疑是大神通之士,他說的話由不得人不信——如今當真出現轉寰之機,女孩心神震動,以致喜極而泣。老真人將雪麗扶起,道:“你也不用謝我,給神農一脈尋得傳人,也是了卻我一樁心願。今日你便同霄兒一起拜入我門下,做一對師姐弟。”
於是,淩霄雪麗一道在這道祖伏羲畫像前三跪九叩,行了拜師之禮。清玄真人打量著兩個弟子,越看越喜愛。待得禮畢,將兩人拉到身前,道:“淩霄,雪麗,從今往後你們便是我伏羲道統第三十一代弟子。我們伏羲道統仙道雙修,圖的不是長生久視,為的也不是好勇鬥狠。至於何為你們心中之道,還需要你們自己去尋找。但是一旦找到心中之道,就要用畢生來堅持。如若做下那蠅營狗苟、有違本心之事,即便為師不去清理門戶,你們也必將喪命於天威之下。”
看到兩個徒兒臉上的嚴肅表情,清玄真人十分滿意,又道:“不過我伏羲一脈不去惹事,也不怕別人挑事,你們師姐弟要互相幫扶,如果受了欺負,你們大師兄幫你們出頭,你們大師兄幫不了的,為師幫你們出頭。日後行走江湖,不能弱了咱們伏羲一脈的名頭!”
淩霄雪麗紛紛點頭稱是。老真人又道:“霄兒煉炁已有根基,為師便給你們講一講如今中土江湖上的境界劃分。”
“儒道兩家乃是本土所生,釋家雖是起源西域,但牆內開花牆外香,在我中土反倒更為繁盛些。三教各有上古聖人傳承,比之江湖武夫起點要高很多。”
“儒家雖然琴棋書畫皆可入聖,但煉氣有成者稀少,如今都集中在一個叫學宮的地方,尋常人家的學子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讀,讀一輩子也難養出一絲浩然正氣來。”
“道家因為講求個“清靜無為”,大多隱修於山水之間靈氣充沛之地。一部分是後人琢磨的野路子,難成大器。更多的是托庇於神道之下,靠著善男信女供養,不提也罷。隻有極少數有道統傳承,比如我伏羲一脈。”
“釋家體係獨特,法門眾多,以煉體為主,如今江湖上的種種武功大抵都源出於此。但是有一小部分鑽研佛法,與其說修煉法術,不如說是修煉願力。與神道類似但不同,大成者有種種不可思議之神通。”
“至於江湖武夫,多數是研習煉體之道,為了世俗利益,爭強鬥勝。但是有一類人——”說到這裏,清玄真人頓了一頓,嚴肅道:“名曰劍修。這種人純粹是為了殺伐而生,除了手中劍,他們什麼都不相信。本來劍乃禮器,儒道兩家也多有佩劍者。但是沒有人認為可以倚此得道。《莊子·說劍》有言:“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瞑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劍術受人輕視,可見一斑。直到百多年前——”
“一狂徒單人隻劍殺上佛門第一聖地菩提寺尋仇。此人先是一劍斬了菩提寺護院神獸,又一劍斬破護法金剛大陣,菩提寺高手盡出竟全無此人一劍之敵。最後逼得已是半步成聖的菩提寺方丈在眾人麵前認下多年之前未出家時犯下的一樁殺孽,自戕謝罪。此人又是一劍斬下菩提寺大佛頭顱,大笑離去,無人敢擋。據說,那一日普天下所有佛像盡皆低眉哭泣,舉世嘩然。”
見淩霄聽得兩眼放光,清玄真人狠瞪他一眼,繼續道:“自此,修真界再不敢小視劍修,這種人雖然不修道也不修仙,壽命與常人無異,但隻要一劍在手,任你是三教聖人,也不敢直攖其鋒。好在習劍者眾,配劍者更眾,但極於劍者——萬中無一。”
淩霄問道:“師父,不知這位前輩姓甚名誰?後來又如何了?”清玄真人沒好氣道:“隻知道他複姓歐陽,乃是以鑄劍聞名後被人滅門的東嶽歐陽家庶子。後來聽說這凶人喝醉酒掉進江裏淹死了。”見淩霄一臉惋惜,又道:“霄兒,別怪為師沒有提醒你,習劍於修行無益,徒增殺氣而已。修仙者殺業一多則天劫必至。你小子福澤深厚,天賦異稟,要是敢不務正業跑去學劍,看我怎麼收拾你!”
“可是師父,徒兒覺得劍修好帥氣啊,而且修真者學劍難道不更加簡單嗎?千裏之外飛劍取人頭顱什麼的...”淩霄還不死心。
“修為到了能千裏之外飛劍取人頭顱的地步,隨便用什麼通靈的物件都能千裏之外取人頭顱了。飛針啊飛刀啊飛凳子飛鞋什麼的。”清玄真人譏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