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霄被老不修師父的“飛鞋說”打擊得不輕,垂頭喪氣。一旁雪麗道:“師父你不是要給我們講境界嘛,怎麼說了半天說到飛拖鞋了。”清玄真人這才發現跑題跑到南泥灣了,趕緊正色道:“師父是怕你們對劍修有輕視之心。日後到了江湖上,遇到看不透修為又背著劍的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招惹。”
叮囑了一番終於繞回正題:“三教之中,超凡入聖者,儒家稱聖人,道家稱仙人,釋家稱佛陀。何為聖人仙佛?元神逍遙天地,得大自由者。修煉至此,人的精神脫離肉體而存在,不再受到肉體成住壞空的拘束,可謂長生久視。而在煉神返虛之前,無論三教中人有多少分歧,都須經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兩個步驟。”
“以此為據,我道家將修士分為築基、金丹、凝神三個境界。儒家稱為無懼、不惑、忘憂,釋家稱為離垢、不動、淨蓮。道人結金丹,儒士煉文膽,和尚凝舍利,殊途同歸。”
“至於大境界之下又分幾個小境界,不過是按部就班,而無本質變化。以我道家為例,築基境以感應為始,經真炁鍛體而至先天圓滿;金丹境以得藥為始,經結丹之後才得以丹氣煉己;凝神境則以還丹為始,經溫養丹嬰方能脫胎出竅。儒釋兩家亦大同小異。”
淩霄和雪麗聽得如癡如醉,對那長生逍遙的仙人境界神往不已。淩霄問道:“師父,不知弟子如今是何境界了?”老真人皺了皺眉頭,道:“你小子情況特殊。你生而知之,繈褓中便由為師傳授築基法門,以娘胎裏得來的一絲先天之氣為基修煉,當真是天大機緣。隻是...”
要知道尋常人修煉時,體內先天之氣早已流逝,隻能另尋靈氣充沛之地感應氣機。修真為何越早越好?隻因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周身穴竅逐漸閉塞,對天地靈氣的感應和吸納都愈發困難,隻能一絲一縷地培養本命真炁逐一衝穴鍛體,從而達到諸穴通暢,血氣充盈的先天圓滿之境。而隻有如此,才能在服藥結丹時不停吸納靈氣入體,滿足那龐大的靈氣需求。這一過程中稍有滯澀,便是一個結丹不成反被靈氣爆體的下場。
而淩霄則不同,他生而知之,於先天之氣未失之時開始修煉,六年來勤修不輟使得他保持著先天之體,諸穴不閉而內外交感無礙。他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他伴生的先天之氣乃是鴻蒙紫氣,清玄真人傳授他的也是得自上古遺跡中用以修煉鴻蒙紫氣的築基法門。須知天地靈氣雖是鴻蒙紫氣散逸而成,可想要將天地靈氣還原成鴻蒙紫氣——那真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
卻聽老真人繼續道:“隻是我輩修士丹成之時容顏永駐,除非脫胎成聖之際重塑金身,不然終生不變。你小子雖然已可服藥結丹,但你想一輩子都是這幅小娃娃的樣子嗎?”
一番話說得淩霄悚然而驚,現在結丹那豈不是一輩子都別想攬雪麗師姐的肩膀了?!急忙道:“師父,弟子年紀尚幼,心智尚未成熟,現在貿然結丹說不定會出現什麼意外狀況。而且弟子看到師父的種種神通,時常感覺自己法力低微,氣息孱弱。恐怕還要再積累個十年八年的,才能有所進益...”
老真人對弟子的識趣十分滿意,捋了捋稀疏胡須道:“不錯,你雖然已是先天之體,可體內真炁尚且微弱,這白雲山靈氣充沛,又有為師布下的汲靈大陣時時補充,正是你積累靈氣的最佳所在。你便在此安心修煉,明日起為師便傳授些低階法術給你解悶兒。先回去休息吧。”
見淩霄乖乖退下,老真人又看向雪麗,道:“雪兒,為師知道你小小年紀背井離鄉十分不易,不過既然你已拜入我的門下,為師是斷然不會讓你再受委屈的。不過有一事你還需謹記——為師乃是代人收徒,你還有一位師父,人稱白衣聖手薛崎。”說著從袖中取出一本泛黃書籍,遞給雪麗道:“這本《神農百草經》內容與傳世版本並無不同,難得的是此乃你薛師父學醫行醫時攜身之物,內有許多他留下的精妙注解,你一定要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