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4)(2 / 3)

◎如何巧妙地使用延遲滿足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自我意識,他們已經能聽懂一些道理,如果我們對他們講“要等一等”,他們也基本明白“等”的含義。這時候,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讓他多體驗,把延遲滿足的時間從幾分鍾延遲到一兩天、四五天。

比如,我們帶孩子去超市,孩子看到超市裏很多好吃的東西,很可能要拿起來立刻吃,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寶寶,超市裏的東西要媽媽付了錢才能打開吃,你等媽媽付完錢再吃好嗎?不然媽媽會被罰錢的。”雖然孩子小,但是隻要對孩子講明道理,孩子就會慢慢變得懂事,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

如果孩子要去吃肯德基,我們就可以給他提個條件,比如一個月隻吃一次,孩子答應之後就可以去,但我們絕對不可以臨時變卦,去吃的時候說肯德基是垃圾食品,而改成吃麵條或餃子。

如果孩子在喝完熱奶之後要吃冰激淩,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經鼓鼓的了,再吃冰激淩就裝不下了。媽媽答應你,再過1個小時,一定讓寶寶吃,好嗎?”這樣的說法既保護了孩子的身體,給他一個希望,不至於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強硬拒絕,又能控製他們吃的欲望,讓他們學會等待。

我們帶孩子去小區的健身區玩,孩子要玩秋千,而秋千上已經坐著一個小朋友,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等那個小朋友玩夠了,不玩了,咱們再去玩,好嗎?”我們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有人在玩,咱們不等了,去玩別的。”這樣就會喪失讓孩子學會等待的好機會。

特別提醒:

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有一點我們要引起注意,我們不要按照我們自己的意誌去製約孩子特別喜歡的,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我們一定要分清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如果是合理的要求,我們要適當滿足孩子,不要一概延遲滿足。

絕不縱容孩子,不應該得到的一定不要給

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過度的嚴厲會造成恐懼,過分的縱容會有失尊嚴,不要嚴酷得使人憎惡,也不要放任得使之膽大妄為。

——徐娟

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開始變得越來越任性了,如果一件事情不如他們的意,沒有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做,他們就會任性地大哭大鬧。這樣的場景你是否也見過?

剛讓寶寶睡下,不知什麼原因,他就生氣地爬起來,跺著床大哭大叫;

孩子洗澡的時候非要玩玩具或用瓶子玩水,說了好幾次,就是不聽,還把水弄到我們身上;

到了超市,見到什麼就要什麼,不聽大人的勸說,大人說他兩句,他就坐在超市的地上打滾;

早晨起來,賴在床上不起來,好不容易穿上衣服,卻為吃早餐大鬧脾氣,不喝牛奶,非要喝豆漿;

……

媽媽看到孩子這樣一定非常生氣,可通常又沒有辦法,如果不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他們會一直哭鬧下去,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我們讓步,否則孩子“倔脾氣”一上來,全家人都不得安寧。媽媽們苦惱地說:“我們家孩子,好起來特別乖,鬧起來拿他一點兒辦法都沒有。真是太任性了!”

◎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如此任性

孩子的任性是一種不良的性格,一方麵是由於孩子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的所為,另一方麵是和我們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兩三歲的孩子因為年齡小,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常常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們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遷就縱容他,他們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他們以為隻要自己想要的就能得到,得不到就采用哭鬧的方式達到目的。比如上麵我們提到的幾種情況,都是平時我們對孩子太過縱容,讓他們習慣性地認為我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大哭大鬧。

◎父母要端正心態,懂得縱容的危害

其實,我們給孩子自由,不等於讓孩子放任自流。我們隻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包括無理要求。而且,在過分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禮,不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另外,孩子學會了用任性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在長大之後也會用這樣的方式與人相處,必然會遭遇很大的挫折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