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5)(2 / 3)

這時,受到粗暴對待的孩子一反常態,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去抱起這隻羊,而是舉起了一塊大石頭。

“就因為你……因為你,父親才會這樣對待我……”孩子一邊哭,一邊將石頭向羊身上砸去。

第二天,人們在山坡的一塊岩石後發現了那隻早已死去的羊。而那孩子也永遠沒有再回家。

我們可以想象,那個孩子心裏當時有多麼的痛,他親手殺死了自己最心愛的夥伴。

父母的粗暴和專製在孩子身上留下的陰影將永遠不可磨滅,這種陰影會讓一個本來善良的孩子變成凶殘的魔鬼。

◎了解父母的粗暴專製對孩子的影響

“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封建教育思想如今依然在很多父母的觀念中占主導地位。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或者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就開始火冒三丈,大發雷霆,輕則訓斥一頓,重則麵壁、打罵、罰跪,甚至被趕出家門……

我們如此粗暴地對待孩子,不管什麼個性的孩子的心靈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如果是個性溫順軟弱的孩子,會屈從父母,慢慢變得膽怯、自卑、懦弱、內心敏感、盲從;而如果是個性較強的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對立情緒,用各種各樣的反叛行為回應父母。父母的粗暴打罵,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更會讓孩子形成說謊、孤僻、仇視、冷漠、攻擊、抑鬱等心理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在日後走上犯罪的道路。上麵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瑞士洛桑大學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最新研究顯示,過分嚴厲的專製式教育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導致他們學業失敗。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和家長關係良好,甚至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學習差的學生則幾乎都是在管教嚴厲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而且家長的教育方式較為粗暴。研究表明,一個自己觀點得不到重視的孩子往往會去效仿別人,形成盲從的習慣,或認為自己缺乏判斷力、無法做出正確的事情。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便會失去自信心和創造力。

◎如何避免粗暴專製的對待孩子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念,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錯的,他們是在錯誤中不斷成長的。如果讓孩子完全服從我們的意願,沒有自己的思想,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是一個傀儡。

我們要平衡自己的心態,控製衝動情緒。當孩子做了一些我們不能接受的事情時,我們不要在衝動之下做出打罵孩子的舉動,而是先給自己幾秒鍾時間,在心裏默數三位或五位數,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再作決定。也可以離開現場,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緊張的神經放鬆下來,這樣就不會粗暴地對待孩子了。當然,前提是我們認識到粗暴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對的,是我們需要改正的。

要時時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要養成“一日三省吾身”的習慣,即使有些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做法有些過火,但通過反思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及時向孩子道歉,化解誤會,修補親子關係。

特別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粗暴、專製,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更可怕的是孩子會從父母那裏學到這樣的應對方式,它帶來的影響不隻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

孩子的個性要慢慢發掘、

慢慢培養,不要急於一時

有的父母隻以自己的期望值來評價孩子,這對孩子的個性及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容易失去自信。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相信孩子的個性,相信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切實地培養你的孩子。父母在為孩子訂下目標之前,要參考孩子的興趣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經常會在生活、玩樂中顯露出來。

——滄浪《文明“慢養”才能育“大器”》

豪豪的媽媽最近很是苦惱,因為兩歲半的豪豪太任性了。他想要什麼東西就得立刻得到,不然就拚命地哭,還在地上打滾不起來。豪豪媽媽擔心,豪豪這樣的個性,將來可怎麼辦呢?

不隻豪豪媽媽有這樣的擔憂,連博士媽媽也一樣拿孩子沒辦法。

可可的媽媽是一個博士,無論在學問還是工作方麵都做得很出色。可是,她被自己的寶貝女兒可可搞得頭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