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來一縷清風,送入心,得映楓香樹伴之,南棗樹在其下。
掖於長眠,感斯人之偉舉,實當時之不易。
吾自雲南而來,知路途遙遠,況南昌之響應,實知行合一之開幕。
鬆坡先生今埋骨嶽麓山,以簡略之語難以陳之。先生單名鍔,意味悠長,是錚錚鐵骨,於天下悠悠之眾口,無愧於心。
今意來此,有幸今古相見,先生雖埋骨長眠,但知先生事跡,心心念念,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處江湖之遠則憂天下之事,居京城則係民之事也。
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吾輩中華兒女當砥礪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裏,走出自己的步子。
君子立於世,當有滿江紅之豪情,心寄天下之事。
感斯之此,於是頓首恭拜。
黃公墓。
昔日之事似乎曆曆在目,讓人不經意間有些潸然。
一次次的奔波,似乎那種艱難在眼前流轉。
讓認真的人有了深刻,讓曆史有了真實的一麵。
似乎民國裏的反抗是不斷啟迪的,也是認真的在做好一切切的事,那麼於真切夾縫裏尋找救國之道,
似乎每時每刻都在喋血搏鬥。
在後續的記憶裏,民國有南方軍閥和北洋軍閥。
是洋務運動的後續,以及南方的不斷走資本主義,後續成為世界列強各國的的代表。
皖係以安徽為中心和直係以直隸為中心,奉係以奉天為中心,在不斷地擴張實力。而南方軍閥又分為以桂係軍閥為主。
而在此之前的袁世凱時代,逐漸失去權威後,全國各地失去了控製後,軍閥開始各自為政。
更讓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為首的開始組建出來的皖係,直係,奉係勢力。
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是激烈的,持續不斷地爭鬥,讓張勳有了推出傅義的機會。
後續又以徐世昌接任。但是大權旁落,更讓人驚訝的是,後續由直係的曹錕有了發揮的餘地。
但是這一時間的混戰,讓皖係直接跌落穀底。
但是奉係敗退,直係開始掌權,這時候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巴黎和會上,據理力爭的時候,卻被排擠,自此文界和愛國仁人誌士,前赴後繼的開始了以刺客為主,成立盟會。而以孫中山為主,黃興,陳天華和宋教仁為輔,成立同盟會。
勇氣和堅持有時候,是一種氛圍。
同得得映是不一樣的。
極小的時刻裏,是不一樣的感覺。
心思細膩的人,總是很貼切的體會到這種自信。
多次的開始了救國之行。
武昌起義,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但是這一時刻裏奉係聯合同盟會擴大後,廣東國民政府和皖係殘餘。
這一時期的馮玉祥被張學良策反囚禁了曹錕。
於是奉係和直係的矛盾,有一次開始爆發,但是直係的吳佩孚和奉係張作霖聯合在了一起後,孫中山先生因病去世,而後續蔣介石開始掌權北上討伐吳佩孚和孫傳芳。
但是這一時刻裏東北形勢緊張,張作霖被日寇以皇姑屯釀造了“九一八”事件,迅速的開始侵占華夏土地。
張學良見勢不妙迅速的“東北易幟”。
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而看到這兩座墓的時候,
腦海裏的南渡北歸,涓涓如細流,不斷地閃現,而文學方麵也以白話文的方式,強烈而辛辣的啟迪和刺激著國人麻痹的靈魂。
紀小魚禁不住站在原地想到了這許許多多的民國無名之人和誌願之人,已經潭烈士的英勇捐身,為革命事業做出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