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各類型餐會簡單介紹(1 / 3)

無論是什麼樣的餐會在入席時都應有優雅的風度和良好的儀態,手應該洗幹淨,頭發應梳整齊。要坐得端正,雙腿靠攏,兩足平放,不宜兩腿交疊。雙手和手肘部離開桌子。入座後,可取白色餐巾鋪在膝上(餐巾隻可擦嘴,不可擦汗)。就餐時,應有愉快的表情。進餐時應自然、從容,嚼食物時慢些,喝湯時不要發出在的聲響。若控製不住要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捂住口鼻,低頭而向一旁,避免發出聲響。

在餐桌上不能擰鼻涕,可用手帕輕擦或去洗手間;宴席上的談話應自由輕鬆,不要靜坐不語,不要隻與一兩人交談。交談時既要注意談話的內容,又要講究談話的藝術。敬灑時,上身挺直,雙腿站穩。需幹杯時,應按禮賓順序由主人與主賓先幹杯。正式宴會上,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為主人、上級、長輩、男士的健康幹杯。勸酒要適可而止,尤其在國際交際場合,不宜勸酒。切忌飲酒過量,以控製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為宜。

中餐。宴請除遵守一般的就餐禮儀外,特別應注意的是:用筷子時,一旦夾上食物,應立即放入口中,不要停留時間過長。夾菜時,筷子不可在盤子裏不可在盤子裏亂攪,也不要把筷子伸到離自己太遠的菜盤裏。若偶爾掉下一些菜於盤外,不可重新放回盤內。使用湯勺時,筷子需整齊放在桌上。同時執筷執匙舀湯是最忌諱的。端碗時,拇指扣住腕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住碗底,手心空著,伏在桌上就著碗吃是被子禁止的。餐畢,筷子應整齊地放在靠近碗右邊的桌上,並等眾人都放下筷子後,主人示意散席方可離座。不要反複向外賓勸菜,可向外賓介紹中國菜的特點與典故,以引起其興趣;不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菜夾到外賓碗裏,以免引起反感。以野味或山禽走獸來招待外賓會引起反感,因為他們的信條是保護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

西餐。餐具主要是刀、叉、匙、盤、杯、碟等。餐具一般在就餐前都已擺好。放在每人麵前的是食盤或湯盤,盤較大,左邊放叉,右邊放刀。刀叉的數目與菜的道數相當。吃魚、肉、菜的刀叉都有區別。使用刀叉的順序是按上菜的順序,由外至裏排列。盤子上方放匙,小匙用於吃冷飲,大匙用於喝湯。再上方為酒杯,從左到右排成一排,順序由小到大,分別用於飲各類酒。麵包碟放在匙的左方,匙的右方是黃油碟,碟內有專用小刀。進餐時,不應手持刀叉比劃著與人說話,若需給別人夾菜,一定要用公用餐具。喝湯時,應用右手持湯匙,側起,順湯碗靠自己的一側盛湯。叉子若不與刀並用,可用右手持叉取食。右手持刀時,則用右手持叉。進餐期間,刀叉盡量不要發出聲音。如臨時離座,刀叉在盤內擺成"八"字形,表示尚未用完。用畢,並排橫斜放盤內,柄朝右。

吃法。正式的西餐宴會,一般有九至十道菜點,按上菜的順序,吃什麼菜用什麼餐具,喝什麼酒用什麼酒杯,否則就是"外行"。

第一道:麵包,黃油。麵包撕成小塊,抹黃油,吃一塊抹一塊。

第二道:冷小吃。用中刀叉。

第三道:湯。飲舍利酒,用舍利杯。

第四道:魚。飲白葡萄酒,用白酒杯。

第五道:副菜(小盤)。用中刀叉。

第六道:主菜(大菜)。整隻熏烤動物,如烤火雞。用大刀叉,飲紅葡萄酒,用紅酒杯。

第七道:甜點。用點心勺和中叉,餘香檳酒,用香檳杯。

第八道:水果。用水果刀。

第九道:咖啡。如加牛奶,用咖啡勺攪拌後飲用。

第十道:立口酒(蜜酒)。用立口杯。

但在一般西餐中,餐具比較簡單,菜點也比較簡單。

冷餐與酒會。冷餐,按順序自動取食,不要搶先;取食後可找適當位置坐下慢慢進食,也可站立與人邊交談邊進食;所取食物最好吃完;第一次取食不必太多,若需添食,可再次或多次去取。酒會,雞尾酒會允許來賓中途離開。中途離開的客人,應向主人道別,但出席酒會不能太遲或到達不久就即離去。

正確的"吃相"。在入座之後,一麵做好就餐的準備,一麵可以和同席的人隨意進行交談,以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用餐氣氛。不要旁若無人,兀然獨坐;輒不要眼睛碌碌地盯著餐桌上的冷盤等,或者下意識地摸弄餐具,顯出一別迫不及待的樣子。

當開始用餐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麵。

二是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己麵前時,自己再動筷,不要搶在鄰座前麵;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