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30歲之前要有眼光,30歲之後才有世界觀(2 / 2)

30歲之前要有眼光,有長遠的目光才能放出長線,目光短淺的人是辦不成大事的。人們常說"放長線才能釣大魚"就是這個道理。辦事要有長遠眼光,就要盡可能地謀求"一舉數得",甚至"一舉多得"。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從得到多方麵的好處來考慮,爭取達到"1+1>; 2"的效果。"一舉數得"看起來並不容易,但是隻要具有這種意識,而且經常訓練,久而久之,就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長線與大魚是一個辨證而統一的一個概念。如果把眼光比喻成"長線"的話,大魚就是我們所要成功的結果。當我們的線長了時,我們在放眼寰球的同時,有一種理念已經在植入你的成功秘訣。"長線"與眼光是一種思維的產物,而我們的大魚和果實則是物質上的一種產生。圍繞在思維與物質中,30歲後有這樣一種叫"世界觀"的關係。

世界觀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修養上的高度。是人們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作為一個人來說,世界觀又總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機聯係起來的,世界觀總是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導向作用;同時世界觀也是個性傾向性的最高層次,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製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麵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世界觀是維係眼光的獨特工具。單單拿到某個行業來講,我們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麵來綜合各種要素,我們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之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古人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淩駕於世界觀的高度,這種層次的境界是基於獨特的眼光的基礎之上的。有了卓越的戰略眼光,才會有一個高度的世界觀,才能臨陣不亂、"穩坐釣魚台"。

曾經聽說兩個青年的故事。若幹年後倆人的處境不同,不僅源於不同的眼光,更重要的兩人的路不一樣。是什麼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覺得其中世界觀在起作用。

兩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塊兒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人,一個直接把石塊運到碼頭,賣給杭州的花鳥商人。因為這兒的石頭總是奇形怪狀,他認為賣重量不如賣造型。三年後,賣怪石的青年成為村裏第一個蓋起瓦房的人。

後來,不許開山,隻許種樹,於是這兒成了果園。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鴨兒梨招來八方商客。他們把堆積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因為這兒的梨汁濃肉脆,香甜無比,就在村上的人為鴨兒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歡呼雀躍時,曾賣過怪石的人賣掉果樹,開始種柳。因為他發現,來這兒的客商不愁挑不上好梨,隻愁買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後,他成為第一個在城裏買房的人。

再後來,一條鐵路從這兒貫穿南北,這兒的人上車後,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龍。小村對外開放,果農也由單一的賣果開始發展果品加工及市場開發。就在一些人開始集資辦廠的時候,那個人又在他的地頭砌了一道三米高百米長的牆。這道牆麵向鐵路,背依翠柳,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萬畝梨園。坐火車經過這裏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會醒目地看到四個大字:可口可樂。據說這是五百裏山川中惟一的一個廣告,那道牆的主人僅憑這座牆,每年又有四萬元的額外收入。

90年代末,日本一著名公司的人士來華考察,當他坐火車經過這個小山村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馬上被此人驚人的商業化頭腦所震驚,當即決定下車尋找此人。當日本人找到這個人時,他正在自己的店門口與對門的店主吵架。原來,他店裏的西裝標價800元一套,對門就把同樣的西裝標價750元;他標750元,對門就標700元。一個月下來,他僅批發出8套,而對門的客戶卻越來越多,一下子發出了800套。日本人一看這情形,對此人失望不已。但當他弄清真相後,又驚喜萬分,當即決定以百萬年薪聘請他。原來,對麵那家店也是他的。

成功者的秘訣是什麼?賣怪石,賣梨筐,做廣告,唱雙簧,這不是常人所能做的。在於善於經營,善於思考,擁有別樣的世界觀,善於想出不一樣的策略。

30歲之前要有眼光,30歲之後才有世界觀。美國浪漫主義詩人郎費羅說過:"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因為過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對付你的現在--現在正握在你的手裏,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氣概去迎接如夢如幻的未來。"把握現在,放眼未來,擁有超群的才幹,財富正在等待你創造,奇跡正在等你去締造,成功之路正在等待你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