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30歲之前沒有壓力,30歲之後就會沒有能力(2 / 2)

這隻狼原本是隻會傷害人的動物,卻成了發掘人自身潛力的無比奏效的武器。我們每個人都有潛力,因此人缺少的不是潛力,而是發掘潛力的工具和方法。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去找你的敵人。

在動物園裏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地長?"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醜死了!"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裏,便於長途跋涉啊。"小駱駝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

當你試圖想提升自己,想獲取更大動力的時候,尋求壓力是提升你能力的好辦法。因此,你不妨去一個能給予你更高挑戰的地方或者崗位。因為每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台。隻有這樣,你才會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使得解決困難的能力大大提升。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裏,每間兩隻,房子裏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房頂。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間房子的猴子也死了。隻有第二間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的兩隻猴子一進房間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幹戈,結果傷的傷,死的死。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被活活餓死了。隻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先是各自憑著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後,隨著懸掛食物高度的增加,難度增大,兩隻猴子隻有協作才能取得食物,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來。

人自身的潛力隻有在壓力中才會展現出來,你不用擔心你戰勝不了他,世界上沒有最堅固的盾,因為有矛存在,你潛力無限。崗位難度過低,人人能幹,體現不出能力與水平,選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內耗式的位子爭鬥甚至殘殺,其結果無異於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崗位的難度太大,雖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沒、抹殺了人才,有如第三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的命運。崗位的難度要適當,循序漸進,如同第二間房子的食物。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能力與水平,發揮人的能動性和智慧。

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揚言,他已擺好城市遊擊巷戰的陣勢恭迎美國大兵。在摩加迪吃過巷戰苦頭的美軍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在苦練怎麼打勝仗的同時,也在苦練打敗仗後如何當俘虜。戰俘訓練課程的名稱是"超壓力灌輸",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脫、積極抵抗、保命要緊。訓練以近乎殘酷的方式,但卻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臨絕境,就可以從容應付。

沒有高壓力,就沒有高水平,或者說,沒有高壓力,你會缺乏一個準被迎戰的心。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中,身處在職場中的你,不妨給自己施壓吧。在壓力中打敗對手,在壓力中鑄就自己不敗的能力。也為你之後人生路的拚搏奮鬥儲備雄厚的力量。而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的潛力有如彈簧的彈力,壓力越大,彈力也越大。而前提條件是在壓力承受範圍內,否則彈簧就會損壞,人的意誌也隨之崩潰。30歲之前要有壓力絕不是說壓力越大越好,沒有壓力自己找壓力。我們要想更好挖掘自己的潛力,要做的是提升自己承受壓力的能力與勇於承擔壓力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