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身體在說話
昨天夜裏,雨晴拉了三次,深夜睡覺的時候吐了所有的食物。該吃午飯了,她一點胃口都沒有,肚子裏麵雖然空空的,卻什麼都吃不下。她一想到吃飯就覺得惡心,想吐。全身沒有力氣看上去好像失了魂似的。她很煩,又沒有吃什麼生冷的東西,怎麼會引起腹瀉呢?
別被身體欺騙了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係統疾病。一般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但也有的健康人1天要排便1次以上或3~4天才解大便1次,這些也屬正常現象。腹瀉是指原來排便習慣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含有膿血。腹瀉有急、慢性兩種。急性腹瀉與細菌或病毒感染、飲食不當、食物中毒有關。慢性腹瀉多半是腸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所致,少部分與全身疾病有關。腹瀉可引起嚴重營養缺乏及水、電解質平衡失調,若飲食安排不當,會延長病期,對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胃腸蠕動過快。指因腸蠕動增快,使腸腔內食糜沒有足夠的時間被吸收而引起的腹瀉,如胃大部切除術後、精神刺激、結腸過敏、腹腔及盆腔的炎症性刺激等。
飲食不當。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頻繁地調換新食品,或吃了腐敗變質有細菌、毒素汙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腹瀉。
不良刺激。受涼、過熱、精神情緒不佳,或過分緊張或受驚嚇,也會引起腹瀉。
過敏性腹瀉。主要是吃了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而致腹瀉。
細菌感染。主要是大腸杆菌和痢疾杆菌。常因牛奶汙染、牛奶未經煮沸、奶具(如奶瓶、奶頭)未能每次清洗煮沸等。
病毒感染。常見輪狀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等。而腸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常有明確的原發灶。
學會愛自己
解除腹瀉危機
食療法
急性腹瀉,飲食要以細軟少油的米湯、稀粥、麵食以及淡茶水、果汁等為主。
慢性腹瀉,飲食應是少油膩、少渣、高蛋白、高熱能、高維生素的半流質食物。少吃多餐,可食蒸蛋、肉泥、魚、麵條、菜泥、蘋果、香蕉等食物,隔夜食物要煮沸消毒後再吃。
取白扁豆15克,人參5~10克,粳米50克,先將扁豆煮熟,再加入米煮成粥;同時另用鍋灶煎人參取其汁,粥熟時,將參汁對入調勻即可。每日空腹服2次。益精補肺,健脾止瀉。適用於久泄不止、脾胃虛弱。
預防腹瀉侵襲
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潔、腐敗、無證和不符合衛生的食品;注意飯前便後洗手,謹防發生感染性腹瀉病。
動物性食品或海產品在食用前必須煮熟、煮透。如海魚、海蜇、海蝦、海蟹、豬、牛、羊、雞、鴨等動物內髒、肌肉、蛋及乳製品等。
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如剩飯、粥、牛乳、乳製品、魚、肉、蛋等。
加工生食和熟食的餐具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汙染。此外,不在不潔攤位購買食品或進餐。
當周圍有腹瀉患者時,應對患者隔離,如痢疾患者在症狀消失後要隔離1周,對其使用的餐具應進入消毒,被褥要暴曬等。
健康貼士
炎熱的夏天,不僅要注意防暑降溫,更不能忽視了在防暑降溫中可能出現的著涼,比如在空調房間久坐,貪涼睡在地上,暴飲啤酒、大量飲用冰鎮飲料等很容易讓您的腸道感到不適,其中最常見到的是著涼引起的拉肚子,這種拉肚子一般伴有腹痛、腹脹、腸鳴、便後不盡、黏液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