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又說:“如果你不喜歡去,就在家待一年也好。”
亞勤還是說:“不。”
夏天轉眼就要過去了,亞勤還在為他的失敗懊惱。
這一天,老師又來了,再次給他帶來希望:“上一次考試是全國統一高考。你不是想去少年班嗎?那是另外一次考試,馬上也要開始。”
亞勤大喜。
新一輪考試的結果是“一麵倒”:語文和政治都很差,但數學卻是滿分再加20分。他不僅把所有考題完成得滴水不漏,還把加試的一道題也做出來了。
後來,亞勤如願以償,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這和他在數學考試中的傑出表現有著直接關係。
“要相信你自己就是聰明人”
生理學家早就有個結論:人的腦容量並無明顯差別,這意味著每個人的智商也無明顯差別。
“聰明人有很多,聰明也有很多種。有些人的聰明,是很能顯示出來的那種。有的人是大智若愚。有些人的聰明很緩慢,但在某些方麵可能鑽得很深。有些人反應很快,但不能達到很深的程度。有一種聰明很有擴張性,可以影響到周圍的人,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還有一種聰明,就好像酒一樣,是靠時間去慢慢品味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是感覺強烈。還有的人就是小聰明了,時間一長,你就覺得淡而無味。在我遇到的所有人裏麵,也包括我自己,我沒有覺得哪個人的聰明超過別人很多很多,沒有碰到過一個聰明得像神一樣的人。大家其實都是不同方式的聰明。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你自己就是聰明人。”關於聰明,張亞勤如是說。
美國心理學家麥考爾1973年就通過研究證明,對正常兒童來說,在2.5~17歲之間,其智商會發生28.5分的變化,向提高或降低兩個方向的改變都有可能。如果客觀條件適宜,培養方法得當,中等智力的兒童可以達到優等智力的水平。反之,優等智力的兒童在惡劣的教育環境下,其智力完全可能由優等變中等。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自己很聰明!
愛迪生、愛因斯坦、戴震、齊白石等人在小時候並沒有表現出較高的才智,有的甚至還不如我們中的許多人。他們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自身的努力!
人物檔案:
張亞勤,1966年出生於山西太原,微軟全球副總裁。
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曾就讀哈佛大學高級主管商業專業。
1997年,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曆史上獲得這一榮譽的最年輕的科學家。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其中多項專利已成為ISO和ITU的國際標準。
曾任GTE實驗室、Contel公司高級研究員,在美國普林斯頓的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擔任過總監。
1999年加盟當時的微軟中國研究院,後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2004年1月7日,微軟公司宣布,原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博士將升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至此,38歲的張亞勤成為繼李開複之後進入微軟核心層的又一位華人。
2007年9月19日,微軟中國宣布,微軟大中華區CEO陳永正卸任,公司已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物色其繼任者。在此期間,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出任微軟大中華區代理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