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無法說服王彪之。但王彪之時代已經結束,謝安說服禇蒜子攜皇帝先遷到會稽王府,
就在建康建皇宮,禇蒜子又加封王彪之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王彪之未拜。疾篤,帝遣黃
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藥)
桓溫病危,招屬下和兄弟人等急至榻前,安排後事。
桓溫:我快不行了,你們幾個過來。
(兄弟桓豁、桓秘、桓雲、桓衝,兒子桓熙、桓濟、桓歆、桓偉、桓玄)
桓衝等:大哥你盡管吩咐。
桓溫:我死之後,你們一定要孝順老人,不要因此敗壞我桓氏家風。
桓衝:大哥,你放心吧。王坦之和謝安這兩個人怎麼處理?
桓溫:伊等不為汝等處分!
桓衝:為什麼?
桓溫:王坦之怯懦之輩,必無大為!謝安石深藏不露,為人敞豁,宅心仁厚,當不會對我桓家構成威脅,汝等善處之!我死後,四弟桓衝代我掌權,必要時可交出揚州刺史之位給謝安,以換得朝廷對桓家的信任,我就是樹敵太多,才沒有成事,你等切記;四弟三年後把爵位轉交我兒桓玄,汝等勿要內部勾心鬥角,未來的十多年裏桓氏依然是大族貴顯,記住了嗎?
桓衝:就這!他們阻止大哥成就偉業,你竟然就這樣來對付他們!
桓溫:不可壞我遺言,不可自取其辱!
373年冬天,桓溫剛剛死去,北方的前秦趁機攻拔漢中,入川,奪取東晉的梁、益二
州(今漢中市及四川省)。
桓溫死後的第二個月,宰相謝安率百官上表,請求退隱崇德宮的褚蒜子再次臨朝聽政。原來,謝安自有打算。他擔心桓衝繼桓溫之後東山再起,所以有心遏製其發展。若要達到這一目的,隻有讓褚太後臨朝稱製,自己專於獻替裁決,獨攬大權。因此,謝安率朝廷眾臣啟奏皇太後褚氏,請她以社稷為重,再次撫綜萬機,厘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這年八月間,褚蒜子最後一次臨朝攝政。
國中大事,均以“皇太後詔令”頒布施行。太後認為謝安既有才氣又對皇帝忠貞不
二,所以極為重用謝安。謝安由侍中,再拜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374年,謝安官拜相位,任尚書仆射兼中書令.八月,褚蒜子為孝武帝舉行了婚禮。
雖然桓家勢力還在,但桓溫死了,讓謝安心頭放鬆了不少,這天回到家,拿起書房裏的一把折扇,赫然看到了王羲之的贈品,他想起了這個忘年交的老朋友,好像想起了七年前王羲之辭世時的那種期待的眼神,忽然想起了王獻之,何不如此如此呢,他的眉宇之間綻放了笑容。
桓衝大營桓溫世子桓熙不服其叔,與桓秘和弟弟桓濟謀劃,要一起去殺掉桓衝。事
情暴露,桓衝派兵拘捕桓熙、桓濟,將二人遷徙到長沙。對外宣稱桓溫留下遺囑,以小兒子
桓玄為繼承人。當時桓玄剛剛五歲,襲封南郡公。此時謝安隻身前往宣旨。時王獻之在桓衝
府做參軍。
謝安:桓衝將軍聽旨,奉天承運,皇上詔曰,桓衝深明大義,帶兵有方,著擔任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和徐州刺史,並兼任荊州刺史。
桓衝:謝萬歲隆恩。
謝安:令兄後事朝廷不便處置,煩勞桓刺史費心,朝廷對你桓家是信任的,請桓將軍感念皇恩。
桓衝:桓衝明白,是謝相國居中調停,桓家才有今日,桓衝代桓家老小給謝公施禮了。
謝安:我們大家齊心,朝廷才有安穩,黎民才能得到福祉呀!
(謝安出賬,碰到幾個桓家後生,認為是謝安壞了桓溫大事的,要殺謝安來報仇的人,桓衝
正色訓斥)
桓衝:你們這些鼠目寸光之徒,親疏不辨,敵友不分,見了恩人還不下跪!
眾人:將軍,謝三郎,他……
桓衝:當朝宰相的名字也是你叫的,我都對謝公佩服得五體投地,你們比我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