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春天氣的中醫保健(9)(2 / 3)

(6)維生素要豐富

維生素A有助於提高膽囊的收縮力,減少膽固醇結成沉澱物,有防止膽結石作用。其他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也應充分供給。

(7)少食多餐

少量進食可減少消化係統負擔,多餐能刺激膽道分泌膽汁,保持膽道暢通。

3、春天老年人要做到“五暖”

春天老年人要注意以下“五暖”:

(1)腳暖

腳遠離心髒,保溫能力差,並且腳部受涼與感冒有直接關係。所以,老年人春天宜穿厚襪及棉鞋,睡前最好用熱水燙腳並按摩腳心,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

(2)背暖

背部的經脈主一身之表,好像“籬笆”一樣,起著防禦風寒濕三邪侵入的作用。若保暖不當,易損傷陽氣而致病或使舊病複發,加重病情。所以,老年人春天最好穿棉、毛背心。

(3)頭暖

春天外出時應戴帽子,否則會使體熱迅速散發,極易引發各種疾病,但帽子也不宜太厚。

(4)身暖

多到室外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地方活動鍛煉,以適應室外氣溫的變化,增強耐寒和抗病能力。

(5)室暖

室溫應保持在16℃以上,濕度以40%~50%為宜。室溫過低易誘發各種春天常見疾病。

4、老年人春煉“五不宜”

春煉不當,適得其反,老年人在春天鍛煉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宜早初春,晨間氣溫低、濕度大、霧氣重。因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驟然受冷,容易患傷風感冒或使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老年人應在太陽初升後外出鍛煉為宜。

(2)不宜空老年人新陳代謝低,早晨血流相對緩慢,血壓、體溫偏低,且經過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故晨煉前應喝些熱飲料,如牛奶、蛋湯、咖啡、麥片等,以補充水分,增加熱量,增進血容量,加速血液循環,防止腦血管發生意外。

(3)不宜露早晨戶外活動,要選擇在避風向陽、溫暖安靜、空氣新鮮的曠野、公園或草坪,不要頂風跑,更不宜脫衣露體鍛煉。當感到太熱出汗時,運動強度可小些,速度慢些或休息一會,千萬不可忙匆脫衣服,讓寒風直吹,避免寒氣侵襲,使人生病。

(4)不宜激老年人體力弱,適應能力差,故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舒適為宜。不能逞強,不宜過於激烈或持久,宜多做些散步、氣功、太極拳、廣播操等舒緩的活動。實踐證明老年人激烈運動容易誘發心、肺疾病。

(5)不宜急不宜急即不做無準備的鍛煉,因老年人晨起後肌肉舒弛,關節韌帶僵硬,四肢功能不協調,故鍛煉前應輕柔地活動軀體,扭動腰肢,放鬆肌肉,活動節關,以提高身體的靈活性,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傷害。

5、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防中風

中風是春天裏對老年人生命威脅最嚴重的一大疾病。

應了解中風先兆信號,預以提防,盡可能避免該病的發生。

中風病先兆信號有:

肢體麻木,耳鳴異常、全身乏力。

偶爾出現短暫失明,經幾秒鍾或幾分鍾又恢複正常。

說話蹇舌,突然感覺口中如塞有棉花球一樣。

視物昏花,步履蹣跚,雙腳一時總會不聽使喚。

一旦出現中風先兆信號,宜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防止中風病的發生。同時要忌食辛、香、燥烈、升發的補益藥物。還要切忌動怒、引動肝火。不得飲酒、吸煙,以避血壓升高突然出現中風之症。

假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中風病,而且留下了後遺症,半癱、偏癱經久難愈,又當預防以下病症的發生。

一是預防“褥瘡”。中風癱瘓,長期臥床不起,受壓部位血液循環受阻,就會產生局部發紅、糜爛,造成潰瘍,這就是褥瘡。應經常幫助病人翻身,改變臥床姿勢,用溫熱水清洗局部,撒一些痱子粉,保持幹燥,這樣就可防止褥瘡的發生。

二是防止肺部並發症。中風病人反射遲鈍,肺部產生的痰液不能咳出,易於並發肺部疾患。幫助病人翻身時宜輕輕拍打背部有利痰液咳出,預防肺部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