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建設大棚的技術還很落後,劉蘇要建的是一種相對簡單點的結構。

建這種大棚需要像建房子一樣打好地基,用紅磚砌好大棚的牆角輪廓。

然後再根據大棚的整體走向,每隔一米埋入一根處理好的粗壯老毛竹。

再將兩側的竹片壓彎,沿大棚的方向將比較直挺的竹片固定於棚頂。

最後在竹竿架上覆蓋一層大棚專用塑料薄膜,邊緣用泥巴夯實便可。

這種大棚膜一般由3到5層複合而成,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中間隔著帶顏色的隔層,形成複合材料膜。

放置好薄膜,大棚的基本架構便已成型,還需要在出口處蓋一間紅磚平房,這樣方便住人或者放置雜物。

這種大棚建造簡單,整體較為抗風,所用的成本低,性價比最高。

劉蘇家裏共有三畝田地,他打算建設三個五百平方的大棚。

建設所需要的紅磚以及上好的毛竹,昨日趙二虎已經幫他采買完畢。

在蓋大棚之前還需要對土地進行除草,為了避免藥害,他們選擇手動清除,沒有用敵敵畏。

除完草,還要翻一下地塊,翻土後將大的土礫都敲打成碎屑,使土壤更加疏鬆。

後期還要及時起畦做壟,旁邊要預留小溝,能讓大棚中更好的流水,便於排水和澆灌。

土壤中還要施加底肥,要用腐熟的有機肥,一般來說用農村的糞土更好用。

此外,種植前要適量澆水,讓土壤稍微濕潤,當然這是後話,等種植的時候再說。

種植大棚最好是選在1到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獲,現在種植第一茬菜有些晚了。

還可以延後栽培,可以種植黃瓜、豆角、西紅柿、青椒、韭菜、茼蒿這類的青菜。

這樣采收期最晚會在今年12月,保存得當,甚至可延長到春節銷售,經濟效益最高。

這兩日工人先起大棚的基礎框架,還要等劉蘇去縣裏采購大棚薄膜。

劉蘇打聽不到縣城有沒有售賣這些東西的,他隻能先去縣裏找找看。

實在不行,他隻能和趙二龍跑去大棚盛產地的閭丘市進行采購。

劉蘇將這裏全權委托給趙大虎,便和趙二龍收拾東西前往鄉裏。

今天是鄉會的最後一天,趙二龍在家裏推出滿滿一板車的貨物。

劉蘇也在床底瓦罐裏取出兩件首飾,準備再去找那個算命先生售賣。

來到鄉會上,兩人蹲在地上吆喝了一會,發現今天的銷售量太少了。

可能是因為最後一天的緣故,大多數都在前幾天買好東西,今日都是來鄉會玩的。

兩人略一合計,直接連車帶貨一起賣給了一個同樣賣手工的攤主。

這個攤主是個販子,他在鄉下收來手工,然後在縣裏到處售賣。

濟水縣26個大集,他每個大集都去,不像趙二龍一家隻趕鄉裏的大集。

他不愁產品銷路,看到板車上貨物質量不錯,直接欣然同意。

兩人解決完貨物問題,在鄉會上四處尋找算命先生。

終於在一個偏僻的路口,兩人找到已經睡熟的算命先生。

“先生,我拿了兩件東西,請你過目,給出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