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還沒亮,劉蘇起床練完拳,趙二龍就已經做好了飯菜。
聽收音機裏的天氣預報,三天後會有大範圍的強降雨,他們要抓緊搶收晾曬小麥。
劉蘇先幫趙二龍家一起割完麥子,收好麥後趙家來給劉蘇家幫忙。
現在已經接近下午兩點鍾,正是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候。
太陽火辣辣的曬在皮膚上,大家胳膊上全都蛻了一層皮。
趙家人彎腰在田裏熱得滿頭大汗,劉蘇看到心裏感動不已。
還好花妮心靈手巧,給大家編了一些草帽,勉強能擋住一些陽光。
現在農村還沒有實行農業機械化收割,割麥子隻能靠人力純手工。
幾人忙活了一下午,終於趕在吃下午飯之前,將小麥秸稈裝上板車。
劉蘇讓趙二龍幫忙把幾輛板車運回去,他去村裏供銷社買了些酒菜。
他給趙二龍買了些熟肉,給趙伯買了點豬耳朵和一提啤酒。
女人一般都不喜歡油膩的,劉蘇索性多買了一些豬肝和豬肺。
買這些東西劉蘇花了不少錢,平時也隻有過年過節才會如此奢侈一把。
趙二龍一家不求回報,都在盡心幫忙,劉蘇也不能不表示一下。
等到地裏蓋上蔬菜大棚,他再想辦法帶領趙家過上好日子。
吃完晚飯,大家各自散去,趙二龍留了下來,他還要繼續給劉蘇幫忙。
第二天一早,他們卸下板車上的小麥秸稈,在劉蘇家的小院外晾曬。
兩人站在太陽下,不停翻滾著麥稈,好讓麥稈晾曬得更加均勻。
這是小麥收成後的第一道工序,然後便是給小麥脫粒的重要環節。
經過一天的晾曬,麥杆充分吸收熱量,小麥脫粒變得更加容易。
又是一天,劉蘇拉著石頭滾子在麥稈上反複碾壓,直到將麥稈壓扁。
趙二龍用鐵鍬將麥稈揚起,讓麥粒從麥稈中掉落下來。
這個過程需要重複很多次,直到所有的麥粒都從麥稈中分離出來。
這兩天兩人各司其職,幹活井然有序,麥子很快便裝到甕裏。
(我們這裏叫水甕、也稱金剛腿,不知道大家的地區這東西叫什麼)
農村人無非就是靠田地活著,看到收獲滿滿幾大甕麥粒,劉蘇心滿意足。
這莊稼地終於迎來收獲,日思夜想的割麥大計終於結束。
劉蘇現在要對以後有個規劃,首先是找村裏批下條子蓋大棚。
他家的田是宅基地,建房子都沒有問題,蓋大棚也是去村裏打個招呼。
劉蘇冒著雨,走到大隊部,王富貴已經回來,正坐在大隊部裏愣神。
“村長,我想在自家田裏蓋個大棚,先過來給你說下,麻煩你給搞個條子,然後蓋上公章。”
劉蘇看到王富貴,一臉沒好氣的說道。
他實在是惡心這人,但還是掏出兩包紅梅,放在王富貴麵前。
王富貴麵無表情擺擺手讓他收回香煙,利索地掏出信紙。
劉蘇見他不收,直接放回兜裏,不收拉到,誰稀罕給你!
王富貴問了劉蘇家田地麵積,在信紙寫上相關信息,蓋好公章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