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投靠巨人潛規則——尋找庇護,安全成長 (3)(2 / 3)

就算真有人送禮不求回報,但內心中肯定還是懷著期待。如果隻收不送、有去無回,那麼就像禮記中所寫的那樣,“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其實就是個失禮的人。日久天長,你們之間的關係難免會有所疏遠。

禮物不在多與少,也不在貴重與否,而是在於心意。“禮輕情義重,千裏送鵝毛”,唐朝緬伯高千裏送鵝毛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還有的時候,對於我們而言是很小的禮物,在對方看來卻是個大恩情。

孟嚐君喜好結交,廣招人才,門下有眾多食客。一天,孟嚐君派他的門客馮諼去薛地替他收債,臨走時馮諼問他:“收完債買些什麼回來?”孟嚐君說:“看我家少什麼就買什麼吧。”馮諼來到薛地,將所有欠債的人召集起來,然後把他們的借據收了上來。之後,他假傳孟嚐君的命令,將借據全部燒毀,把這些錢全部賜給了借債的人。薛地的百姓萬分高興,大呼“孟嚐君萬歲”。

馮諼很快便返回了齊國,孟嚐君奇怪於他的速度,問道:“債都收完了嗎?”馮諼說:“收完了。”孟嚐君又問:“那你買了什麼回來?”馮諼回答說:“你說看你家缺什麼就買什麼,我看你房中藏有大量珍寶,外麵犬馬很多,美女也無數。隻有一件缺乏,那就是義,所以就私自決定為你買了義回來。”孟嚐君不以為然:“買義有什麼用?”馮諼說:“目前你隻有薛這一塊小小的封地,但卻不愛護薛地的百姓,隻知從那裏取利。因此,我假借你的命令,把那些借債都賜給了百姓,燒掉了借據,百姓們都非常感激你,這就是我為你買的義。”孟嚐君對此還是不解,心中不大高興。

不料一年以後,齊王因為猜疑孟嚐君,於是免了他的宰相之位,讓他回薛地去。孟嚐君鬱鬱不樂的回到薛地,結果城中百姓聽聞,都扶老攜幼,夾道相迎。這時孟嚐君才明白了馮諼為他買義的深意。

金錢對孟嚐君並無什麼價值,但是對百姓而言卻是活命的必需品,所以禮物不在大小,打到人心坎裏才叫送對了。

因此,送禮是一門藝術,有禮走遍天下,巧妙的施以小禮,能夠得到很大的利益,能夠讓我們事業成功,生活順心。使用崇拜眼神,讓對方樂意教你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是說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自以為是就能夠取得進步,而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就隻能停留在較低的水平,落在形勢要求的後麵。

不管做什麼工作,虛心都很重要。有一顆謙遜的心,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向他人學習的人,才會更快地學到東西,走向成功。對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離開了校園,就不再像學生時代那樣,每天都會有老師為你講解各種知識、解決各種問題。步入社會,像教師這樣無私的存在可以說很少,這就需要你自己去學習,去闖蕩,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的人抱有“萬事不求人”、“求人不如求己”的態度,誠然獨立自主是正確的,我們也需要有獨立的精神,但是,獨立也要分情況。

人不是萬能的,總有擅長和不擅長、知道和不知道的東西。一個什麼都懂的人,他對這些內容的理解不會很深,而精通於某事的人,也不會什麼都明了。因此才需要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尤其對剛剛工作的新人來說,不隻是工作方麵,職場上還有很多“潛規則”需要慢慢了解,如果這個熟悉的過程太過漫長,就會對今後事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而這些工作經驗和所謂的潛規則,是身為老職員的前輩們所了解的,因此,你要以虛心的態度向他們請教和學習,讓他們願意教你。

鬆下電器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在剛剛做生意時幾乎什麼都不懂,例如開發了一種新產品,他卻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定價。他覺得零售商應該更能夠了解什麼樣的價格最為適當,因為他們經常與消費者接觸。於是他便跑到零售商那裏,向他們展示新產品,並虛心向他們請教。一個公司的老板竟願意參考他們的意見,這一點讓零售商們都很感動,所以他們也會坦誠地告訴鬆下幸之助產品的價格。而這樣的價格既讓消費者容易接受,也能增加公司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