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讀人識人潛規則——別出君子,辨出小人 (2)(3 / 3)

對於這樣一係列的產品,花時間了解是必要的,單憑那個下午的三言兩語是說不清楚的。於是耶格先生聰明的利用對方渴望成功、渴望賺錢的心理,成功的聯係上了一位客戶。

所以,談話的內容不必深奧,題材不必標新立異,隻要把話題拓展開來,就能找到對方的興趣所在,然後“對症下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

想要接近對方,先從他的興趣入手吧,共同的興趣會使初識的人對你產生好感,會使周圍的人和你感情融洽。擦亮雙眼,洞穿小人

人們最恨的,往往不是他們的敵人,而是小人。因為敵人處於明處,我們會有所防備,但小人,卻往往防不勝防。而且,他們總是混跡於朋友之中,讓你真假莫辨。“小人”沒有特別的樣子,臉上也沒寫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還是一副表麵光鮮的樣子,有口才也有內才,透著“大將之才”,根本讓你想象不到。

大體言之,“小人”的言行有以下的特色:喜歡造謠生事。喜歡挑撥離間。喜歡拍馬奉承。喜歡“西瓜倚大邊”。喜歡踩著別人的鮮血前進。喜歡落井下石。喜歡找替死鬼。喜歡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表麵上裝成朋友、哥們,背地裏卻猛然捅人一刀。

李老板出差的時候在火車上遇見一位“港商”,二人一見如故,互換了名片。這位港商在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出一種貴族氣質,這使李老板對其身份毫不懷疑。恰巧二人的目的地相同,而港商又對李老板的產品非常感興趣,似有合作意向,李老板便與之同住一個賓館,吃飯、出行幾乎都在一起。這一天,李老板與一客戶談成了一筆生意,取出大筆現金放在包裏。午飯後與港商在自己屋裏聊天,不久李老板起身去衛生間,回來時出了一身冷汗:港商和那個裝滿錢的皮包都不見了!李老板趕緊報警,幾天後案子破了,罪犯被抓獲後才知道,原來他並不是什麼港商,而是一個職業騙子。這讓李老板對自己的輕易相信他人,交出自己底細的做法痛悔不已。

像李老板這種被人摸清底細鑽了空子的事情幾乎時有所聞。而“港商”的騙術僅在於:他交出假心,以此誘騙你交出真心。而你卻不知江湖險惡,就心實厚道地什麼都對他說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有必要吸取教訓,換一種不那麼“實心眼兒”的做人態度。這種小人的伎倆可謂是司空見慣了,可是還有那麼多實心眼兒的“李老板”願意上當受騙,真是可悲。

對陌生人要有防備心,對朋友也要心存一絲戒備。許多人對朋友不善測度及評價,在危機之中常選錯了庇護之所,被人出賣甚至落井下石。在危難時,曾被懷疑的朋友往往成為救星,被十分信賴的朋友卻往往成為叛逆。

“最危險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最險惡的敵人也許會是最貼心的朋友”,交友時,請看清你麵前的“朋友”。朋友有時往往是你最危險的敵人,在你以之為友,放鬆戒備的時候,對方卻已經早早為你設下了欺騙的圈套。

春秋末年,晉國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經過一座城池時,他的隨從提醒他道:“主公,這裏的官吏是您的老友,為什麼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候著後麵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錯,從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時間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又喜歡佩飾,他又送給我一些玉環。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夠接納他,而現在我擔心他要出賣我去討好敵人了。”說完此話,中行文子很快地就離去。果然,之後不久,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後麵的兩輛車子,獻給了晉王。

中行文子在落難之時,能夠推斷出“老友”的出賣,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災難,這可以讓我們得到如下啟示:當某朋友對你,尤其你正處高位時,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結交,而不是看中你這個人本身。這類朋友很難在體危難之中施以援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