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舉止看起來好像是瑣碎小事,但是小事往往更能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素質。一些大企業在對其職員的培訓中尤其注重這一方麵,因為作為一名社會人士,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言談舉止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在前台小姐大都氣質高雅,彬彬有禮,因為她們會給人留下對企業的第一印象。
在言談方麵,要求言之有禮,談吐文雅。交際的語言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語言得體。
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語言得體首先就是說話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這種身份是隨時間和場合的變化而變化的,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人總是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大多數人在家既是父母又是孩子,在公司既有領導又有下屬。因此如用對晚輩的說話方式對長輩說話,用對領導的說話方式對下屬說話,就是非常不得體的。
2.態度誠懇。
語言是用來向人們傳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說話時的表情和神態都十分重要。例如當你向別人表示讚美時,即使嘴上說得十分動聽,但表情卻冷冰刻板的,那對方必定認為你言不由衷,隻是在敷衍。所以,說話必須做到態度誠懇親切,語言坦誠直率,這樣才能使對方對你說的話產生表裏一致的印象,並相信你所說的內容。
誠懇的態度還應表現在禮貌用語的使用上。雖然多用敬語、謙語和雅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但是如果不分對象場合,一味地講“請”,“對不起”,就難免會有一種虛偽的嫌疑。所以敬語的使用也要適場合和對象而定。
誠懇的另一方麵,在於認真聆聽他人講話。多聽少說,善於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高雅的素養。因為認真傾聽別人講話,表現了對說話者的尊重,人們也往往會把忠實的聽眾視作可以信賴的知己。
3.表達委婉。
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因為談話的對象、目的和情境不同,所以語言的表達方式也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說話時有時需要直率,有時則要委婉,這要根據說話對象而定。比如說你要拒絕別人的請求,如果直接說:“不,我不同意。”就未免傷了和氣,不妨先說:“我很願意,但是我一時抽不開時間。”
雖然委婉的表達有時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如果用得好,即使是批評的意見也能讓對方容易的接受,這就要求我們高度的語言修養和豐富的知識做基礎。
而在舉止方麵,要求自然大方,穩重成熟。需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形體優美。
這裏的形體優美並非是指身材好,而是說整體形象看上去讓人舒服。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坐如鍾,站如鬆,行如風”。中國人最講究的便是“精、氣、神”,凡事有骨,也就是要體現出其內在的本質。故而無論是“坐如鍾”、“站如鬆”還是“行如風”,都不是說簡單地模仿這三種物體的外表形態,而是要掌握它們的內涵,做到神似,而非形似。
2.舉止優雅。
現今社會人們日益注重自身形象,但形象的培養不是模仿來的,而是源於自身不斷的修為。然而有時我們仍能遺憾地看到,一些表麵看上去大方得體的人,偶爾也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一些不雅的舉動,令其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你應該有意識地避免一些習以為常,實是極為不雅的舉止,例如:當眾搔癢,對著別人咳嗽、打噴嚏或打哈欠,高談闊論大聲喧嘩,雙腳叉開、前伸等等。言談舉止看起來好像是瑣碎小事,但是小事往往更能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素質。所以,一定要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尤其注意糾正一些習以為常的習慣,從而將最佳的狀態展現在人前。
總之,如果把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比作一篇樂章,那麼個人的言談舉止就如同樂章上躍動的音符。合著主旋律會給人美好的感覺,脫離主旋律的不和諧符號則會打破韻律,為自己的成功帶來負麵影響。接近對方,先從他的興趣下手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總是喜歡與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相處,而也隻有那些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才能很容易地走到一起,處到一塊。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若想盡快地與人打成一片,就要盡快地找到對方的興趣所在,從興趣入手,擁有共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