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若是不注重唯一原則,在求人幫忙的時候說出“要是你不行我再去找別人”,“這件事你不幫我某某也能幫我”這類的話語時,那麼被請求一方的心理就會很不舒服,一是覺得請求者不相信自己能辦好事情,對自己不信任;二是覺得請求者實在要挾自己,而不是在求自己辦事。
當然,別人答應幫你辦事之後,也對別人的要求不要過高。求人辦事千萬不要窮追猛打,一定要別人做到什麼地步,否則就覺得不夠意思。也就是說,求人辦事要知足,別人能辦多少就辦多少,不要勉強別人辦很難辦的事。例如,求人辦事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如果你訂的目標過高,使別人為難,最好求以其次;其次不成,就求再次。別人即使是舉手之勞,你也要十分珍惜。
如果覺得別人辦得不好,在別人還在幫你辦事的時候再拜托其他人幫忙,就會使最先受托的人心中不爽,覺得自己不受信任;在後受托的人也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怎麼先想到別人,沒想到我呢?”造成兩麵都不討好的局麵,這也是有違唯一法則的,應當避免這種局麵的出現。在求人辦事之前,就應當打探清楚被求者的實力,找準最能幫你的人。
總之,求人時不妨在嘴巴上有技巧地略施小惠,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又能解決你的難題,何樂而不為!殺雞儆猴更能震懾人心
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麵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才可以逐步進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隻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
雍正在一次召見群臣時,發現刑部二位官員在群臣還沒有落座的時候,也不行禮就坐下了,頓時下令將兩人拿下問罪。並告誡百官說:“朕見這幾年上朝的禮節執行得很鬆弛,我父親康熙並不是不知道,但都很包容,因此監察官員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這些當作常事,不認真去管。我即位以來,看到這些現象很多,這是個不好的苗頭,必須狠抓。今後如果再有類似的失禮事情發生,我就要殺了這兩個人了,到時候可別說是我要殺人,而是你們殺了他倆。”
雖然說雍正的做法有點小題大做之嫌,但在意見紛紜、工作受到許多阻撓的時候,為使步驟劃一,規定貫徹執行,必須要拿出一些實際行動時,就必須向一部分人“動刀”。
戰國時期。吳王請孫武來傳授兵法。孫武以宮中美女演練兵陣,選一百八十人,分為兩隊,令吳王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然後說明演練的方法和紀律,並設立了刑具,擊鼓令其向左,美女大笑;孫子又重複紀律,然後又令擊鼓向左,美女還是哈哈大笑。於是要斬兩個妃子,吳王舍不得,想要阻止,孫子說:“我已經接受國君之命,當了將軍,將軍在軍隊中,國君之命可以拒不接受。”就斬了二人。又選用另兩人為隊長,於是重新擊鼓,美女們左右前後跪下站起都合乎要求。
“治亂世,用重典;治亂軍,用嚴刑。”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家祖師孔子在魯國執政時,曾毫不留情地誅殺了少正卯,卻因這一刀而使得權臣畏懼,魯國大治;孔明於揮淚斬馬謖之時說:“昔孫武所以能製勝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紛爭,兵交方始。若廢法何以討賊,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這就是平亂與治亂的權術,是殺雞儆猴的妙用。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禳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
禳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杆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禳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禳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
禳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隻說什麼親戚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禳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隻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禳苴的話以為然。禳苴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禳苴即命拿下莊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