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知足常樂潛規則——分享擁有,感恩所得 (3)(1 / 3)

一天忘恩閑著無聊,便到負義家做客,負義見新友登門拜訪,立即從正在孵化的老母雞身子下拿出四隻雞蛋,打入碗中,拌上半斤黃豆,煎熟後,倆人便擺桌飲酒。席上忘恩對新友說,“可惜你來得太早了些,要不等我家的雞蛋孵化成小雞,把小雞養大,到那時你再來,我們殺個大雞吃豈不更好?”負義初來乍到,聽到這番話,心中不由一動,笑著答道:“對呀,我是來早了點,不過,好朋好友,黃豆送酒,也就行了。”

時隔不久,忘恩因外出辦事路過負義家門時,天色已暗,便敲開了負義家門。負義見忘恩來了,便請進屋裏落座,爾後,就在曬樓上取下一根晾衣用的竹竿用斧砍短捶碎後,放入鍋中煮熬。約半小時後,他將竹片湯倒入大碗上桌。剛倒第一杯酒,負義就開出了話閘:“忘恩友,你可來得太晚了,我家後園的筍子都已長成了竹子,又恐怕你路遠受餓,沒來得及煮軟就上桌了,請多包涵,慢些享用。”

忘恩心知負義一報還一報,無言以對,隻好虛歎:雞飛蛋打,筍高過竹呀。

打那以後,兩人再也沒有來往,後人便有忘恩負義者不可交也的說法。

有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個東家帶著雇傭的長工外出割草。收工回來時,天已經近黃昏。回家的路上,他們路過樹林時,沒料到,碰上了一隻熊!這太出乎意料了!東家和長工都嚇傻了,站在那兒一動也不能動。熊低低地咆哮了一聲,撲了過來。東家的魂還沒收回來,“哎喲”一聲還沒喊出來,就已經被熊撲倒在地上。

東家被熊壓得喘不過氣來,熊嘴裏刺鼻的腥味嗆得他直想嘔吐。他掙紮著喊他的長工:“斯捷潘,救命啊!我的好夥計,我的好人兒,快來救救我……”

熊看見獵物在掙紮,狂怒地用巴掌把東家翻轉過來,又撥弄過去。它在尋找一個好下口的地方……

聽見東家的呼救聲,長工飛快地拿起大斧頭,衝了過來……

熊認為東家肥胖的脖子是可口的地方,張開血盆大口,就狠狠地咬下去……突然,一個猛烈的打擊使熊抽搐了一下,站直了起來。原來,就在熊快要咬著東家的時候,長工掄起斧頭,砍進了熊的脊背。緊接著,他一斧頭砍掉了熊的半個腦袋,接著又用鋼叉刺穿了熊的胸口……

熊倒下了,東家得救了,驚魂未定,就破口大罵:“你這個笨驢,傻裏傻氣地笑什麼?瞧你,亂砍亂戳的,把好好的一張熊皮弄壞了!”

長工被罵呆了。他搖搖頭心想:“人哪,在危難中會感謝恩人;危難過去了,反倒責怪起恩人來了!”想到這裏,他又搖了搖頭,拿起了斧頭和鋼叉,什麼也沒說,走了。

寓言中的“長工”出走的原因是“東家”為了否定長工的救命之恩,吹毛求疵,以弄壞了一張熊皮而大加責備,“長工”的心被傷透了,這樣的“東家”不值得跟隨,隻好“跳槽”另謀高就。

這個故事裏的“東家”,正如現在社會上有不少的民營企業家心胸狹隘,與初創的合夥人或“元老”隻有共患難,不能共富貴,過河拆橋者比比皆是。為了避免“元老”們與自己分享創業的成果與利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找個莫須有的罪名將老員工炒掉或勸其辭職。經過了艱辛的初創之後,民營企業為什麼做不大?大部分的原因是“內訌”或“後院起火”,這往往都是創業者與創業團隊無法“共富貴”造成的。

忘恩負義無異於自斷後路。做人要時刻學會感恩,時刻把別人的恩情放在心上,隻有這樣你才能活得輕鬆快樂,也隻有這樣,別人才會更願意幫助你。給點甜頭,別人才願意嚼

20多年前,一個在美國長大的猶太裔青年到以色列訪問,教堂神父給他講了二戰期間發生的一樁往事。一個冬天,德國納粹將猶太人驅趕在一起,用火車運往歐洲某地的集中營,火車必須經過漫長一夜才能到達目的地,歐洲冬季的深夜是那樣的寒冷——而每6個人中隻有一人能得到一條毯子禦寒。但沒有人爭吵,沒有人搶奪,因為,幸運分到毯子的那個人總會平靜地將毯子鋪開,和周圍其他五人分享,分享這難得的溫暖。

故事給年輕人很大的震撼和啟發,後來,他將這種理念引進自己的企業,他不僅為公司的臨時職工提供福利,還創立了美國企業曆史上第一個“期股”形式,即讓公司所有員工都獲得公司的股權。此舉開始時受到公司高層很多人反對,而且推行之初公司經營呈現虧損,但是,他始終堅持和員工分享公司利益,他相信通過利益共享,與員工形成互相信任、密切的夥伴關係,並將這種信任和真誠傳遞給顧客,股東的長期利益才會增加,這麼做的效果比單純廣告宣傳對公司的作用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