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博弈經濟學,讓你把財富隨時抓在手裏(3 / 3)

在經濟生活中,不管是小到日常的商品買賣,還是大到國際貿易乃至重大政治談判,都存在著討價還價的問題。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無論在日常生活、商界還是在國際政壇,有關各方經常需要討價還價或者評判對總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這個總收益其實就是一塊大“蛋糕”。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收益縮水的談判方式非常複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討價還價的談判過程不可能無限延長,因為談判本身是需要成本的。有很多談判隨著時間的越拉越長,“蛋糕”縮水就越厲害,因此雙方真正僵持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具有這種成本的博弈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談判者整體來說應該盡量縮短談判的過程,減少耗費的成本。

在正常的商業談判中,賣家會首先提出一個價碼,接著買家決定是不是接受。假如不接受,他可以還一個價碼,或者等待賣家調整自己的價碼。假如一場談判久拖不決,那麼賣家會失去賣更多商品的機會,而買家也會失去使用新產品的機會。既然談判會讓買賣雙方都有損失,為什麼他們還是在不斷地討價還價呢?這是因為,博弈當事人的利益是對立的,雙方實際上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效用的增加都會損害另外一方的利益,為了避免兩敗俱傷,雙方都希望至少達成某種協議。這樣,雙方需要在達成協議的底線和爭取較優的結果中進行權衡。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非常急切的買方往往要付高一些的價錢購得所需之物;急切的銷售人員往往也是以較低的價格賣出自己所銷售的商品。正是這樣,富有經驗的人買東西、逛商場時總是不緊不慢,即使內心非常想買某種物品,也不會在商場店員麵前表現出來;而富有經驗的店員們總是以“這件衣服賣得很好”的陳詞濫調勸誘顧客。其實,這些做法也是有博弈論根據的。

在具體的談判技巧上,對於任何談判都要注意,一方麵要盡量摸清對方的底牌,了解對方的心理,根據對方的想法來製訂自己的談判策略;另一方麵,談判中能夠忍耐的一方將獲得更多的利益,因為很多急於結束談判的人會更早讓步妥協。

因此,從談判博弈中我們也能學到一些小招數: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暴露某些重要的細節。

價格戰,指是商家之間以降低產品價格為競爭手段的行為。

趣味解讀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其他重要的談判過程中,能夠耐下心來,不緊不慢地處理問題的人,一定是內心無比強大的人。因為他能夠洞悉人的內心,能夠耐得住等待過程中的寂寞。

(第五節槍手博弈:“靜觀其變”的成功之道)

如果麵對不止一個對手的時候,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聯手對付你,這時最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等待適當時機再出擊。

生活百態

袁紹在倉亭被曹操打敗之後,心情抑鬱,不久便得病身亡。臨死前,袁紹立幼子袁尚為繼承人,任命其為大司馬將軍。曹操這時鬥誌正旺,親率大軍前來討伐袁氏兄弟,企圖一舉平定河北。曹軍以破竹之勢攻占了黎陽,很快便兵臨冀州城下。袁尚、袁潭、袁熙、高幹等帶領四路人馬合力死守,曹操一連幾天都攻打不下。

曹操的謀士郭嘉獻計說:“袁紹廢長子立幼子,兄弟之間必然會為爭奪權力相互爭鬥,各自樹立自己的勢力幫派,他們之間在情況危急時刻還可相互救助,但一旦危機解除就會彼此相互爭鬥。不如先舉兵南下去攻打荊州,征討劉表,等袁氏兄弟相互爭鬥發生變故之後,再來攻打他們,必能一舉而定。”曹操認為郭嘉言之有理,便留下賈詡鎮守黎陽,曹洪鎮守官渡,自己則率軍征討劉表去了。果然,曹操大軍一撤走,長子袁潭便同袁尚為爭奪繼承權大動幹戈,互相殘殺起來。袁潭打不過袁尚,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機再次出兵北進,殺死袁潭,袁熙、袁尚逃往遼東投奔公孫康,曹軍便很快占領了河北。

平定河北之後,夏侯等人勸曹操說:“遼東太守公孫康一直沒有臣服我們。現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他,必定成為我們的後患。不如趁他們還沒有防備之際就去討伐,這樣就能取得遼東了。”曹操卻笑著說:“不煩你們再次出兵了。幾天之後,公孫康會把二袁的首級親自送來。”諸將都不相信。但沒過幾天,公孫康果然派人將袁熙和袁尚的首級送來了。眾將大驚,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說:“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說著,拿出郭嘉臨死前留給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寫道:“如果聽說袁熙、袁尚去投靠遼東,主公千萬不要加兵。公孫康一直擔心袁氏被吞並之後,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們肯定並力迎敵,欲速則不達;倘若慢慢地謀取,公孫康、袁氏兄弟必然會互相圖謀對方。”原來,袁紹在世之日就一直有吞並遼東之心,公孫康對袁氏家族恨之入骨。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公孫康就存心想除掉他們,但又擔心曹操引軍攻打遼東,便想利用二人助己一臂之力。所以,袁熙、袁尚二人來到遼東,公孫康並沒有馬上相見,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聽曹軍的動靜。當探子回報曹操並無攻打遼東之意時,公孫康立即將袁熙、袁尚斬首,曹操兵不血刃便達到了目的。

經濟學一點通

曹操的策略就是“坐山觀虎鬥”,最終獲得了自己所希望的結果。如果麵對不止一個對手的時候,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聯手對付你,這時最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等待適當時機再出擊。在博弈論中,有專門的一個模型是與此相關的,即槍手博弈模型。

彼此痛恨的甲、乙、丙三個槍手準備決鬥。甲槍法最好,十發八中;乙槍法次之,十發六中;丙槍法最差,十發四中。我們來推斷一下,如果三人同時開槍,並且每人隻發一槍,第一輪槍戰後,誰活下來的機會大一些?

一般人認為甲的槍法好,活下來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合乎推理的結論是,槍法最糟糕的丙活下來的幾率最大。我們來分析一下各個槍手的策略。槍手甲一定要對槍手乙先開槍,因為乙對甲的威脅要比丙對甲的威脅更大,甲應該首先幹掉乙,這是甲的最佳策略。同樣的道理,槍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槍瞄準甲,乙一旦將甲幹掉,乙和丙進行對決,乙勝算的概率自然大很多。槍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對甲開槍,乙的槍法畢竟比甲差一些,丙先把甲幹掉再與乙進行對決,丙的存活概率還是要高一些。

通過概率分析,我們會發現槍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幾率最大,槍法好於丙的甲和乙的存活幾率遠低於丙的存活幾率。

由此可以看出,在多人博弈中,常常由於複雜關係的存在,會導致出人意料的結局。一位參與者最後能否勝出,不僅僅取決於自己的實力,更取決於實力對比關係以及各方的策略。

博弈的精髓在於參與者的策略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對我們而言,無論對方采取何種策略,均應采取自己的最優策略。

槍手博弈,是指一位參與者最後能否勝出,不僅僅取決於自己的實力,更取決於實力對比關係以及各方的策略。

趣味解讀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有的時候,最先出手占盡風頭並不一定是好事,適時隱藏實力,靜待時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