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理論,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製因素”。
趣味解讀
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缺點,這個缺點就是我們的短板,它會成為我們成功路上致命的絆腳石。我們要做的是正視這些缺點,並盡全力去克服,而不是忽視或是隱藏它們。
(第三節把最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崗位)
能者要想才盡其用,不但要分而並之,還必須善用之。因為不同的人,各有其能,有的適合這個工作,有的適合那個工作,把各種能力放在適合它們的土壤裏它們才能生存成長。
生活百態
案例一:
戰國野史記載,當時北方有兩種馬特別有名:一種是蒙古馬,力大無窮,能負重千餘斤;另一種是大宛馬,奔馳如飛,一日千裏。
邯鄲有一商人家裏同時豢養了一匹蒙古馬和一匹大宛馬,用蒙古馬來運輸貨物,用大宛馬來傳遞信息。兩匹馬被圈在一個馬廄裏,在一個槽裏吃料,經常因為爭奪草料而相互踢咬,每每兩敗俱傷,要請獸醫調治,主人不勝其煩,當時恰巧伯樂來到邯鄲,商人於是請伯樂來幫助解決這個難題。
伯樂來到馬廄看了看,微微一笑,說了兩個字——分槽。主人依計而行,從此輕鬆駕馭二馬。
案例二:
去過廟裏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相迎,而在他的背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沒有好好管理賬務,所以入不敷出。而韋陀是一個管賬的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下,廟裏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經濟學一點通
“分槽喂馬”和“佛祖派工”說的都是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最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去。這也是經濟學常說到的資源配置問題,隻有將資源合理分配才能產生高效用。
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曾經說:“用人上一加一不等於二,搞不好等於零。”如果在用人中組合失當,就會失去整體優勢;而安排得宜,才能發揮組合優勢。
權衡取舍,指資源是有限的,人們的欲望是無限的,有限的資源無法滿足人們無限的欲望,因此人們應經過評量,對事物作出取舍。
趣味解讀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但用於滿足欲望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學會了“權衡取舍”,才能做出適合的決策,獲得最大收益。
(第四節掌握招聘與留住人才的方法)
如今,職場上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單位招不到人,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出現了招人荒和求職荒。原因何在呢?
生活百態
A集團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但是最近老總卻陷入煩惱中。公司準備投資一項新的業務,已經通過論證準備上馬了,但是幾位高層領導在事業部總經理的人選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有的認為應該選擇公司內部的得力幹將小王,而有的主張選用從外部招聘的熟悉該業務的小李,大家各執己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最後還是需要老總來拍板。那麼,究竟哪一種選擇更好呢?
就經驗而言,外聘的小李顯然經驗要豐富得多,但小李到此工作屬於空降,而本公司的小王更具有本土優勢,對業務也十分熟悉。老總覺得自己公司活力不足,應該填充些新鮮血液,所以拍板決定用外聘的小李,小李開始正式走馬上任。小李的優勢很明顯,美國著名高校的MBA,完全的洋式經營理念。而小王不過是中專畢業,從底層一步步熬上來的。老總對小李寄予厚望,小李也很努力,開始認真地對公司的人力資源進行診斷,並煞有介事地挑出了一堆毛病。老總一看,心裏開始擔憂,這些毛病要整改完成,自己公司將會垮掉!時間一久,小李隻知道挑毛病,卻沒有對公司進行任何實際操作,弄得公司人人自危,怨聲載道。老總一看,這樣不行,於是迫不得已又把小李辭退了,而此時的小王卻因為沒有得到老板的重視,已經跳槽去了別的單位。
A集團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最終不但沒有給公司帶來效益,反而使公司出現了危機。
經濟學一點通
人才是企業競爭的第一資源,那麼人才招聘應遵循什麼原則呢?
一些企業招聘會上專設“入場資格審核區”,非名牌大學畢業生連入門的資格都沒有。審核官們審核的程序非常簡單:首先看學校,如果不是名校出身,馬上拒絕。
該企業的做法引起了許多學生的不滿,他們對該企業這種隻認“牌子”的做法非常氣憤,認為是歧視。
“連麵試的機會也不給我,怎麼知道我的水平?”一位同學說,自己的成績很好,而且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但門還沒進就給攔下來,這公平嗎?”
這確實不公平,但是企業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在一定意義上,這些道理並非完全不合理。企業這樣也是有苦衷的,因為它們一直被找不到合適的人困擾著。它們也表示,限製名校確實是無奈之舉。這還要從信息不對稱說起。設想市場上有兩種應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二者都積極地向雇主傳遞自己能力很強的信息,尤其是低能者要想方設法把自己偽裝成一個高能者。這時候,教育程度和受過什麼樣的教育就成為一種可信的傳遞信息的工具。當然,高學曆並不意味著高能力,名牌大學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能力及知識較差的學生,但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企業隻能相信學曆所傳遞的信號。
信息傳遞的模型是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提出的,他因此與阿克洛夫同獲200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斯賓塞在哈佛大學讀博士的時候,他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MBA的學生在進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經過幾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掙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這讓人禁不住要問為什麼,哈佛的教育難道真有這麼厲害嗎?斯賓塞研究的結果是:教育不僅僅具有生產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號傳遞的作用。
這就是名牌的作用。名牌大學或明星企業也可能出現次品,但這樣的概率相對來說要低得多。而且,一個名牌大學的建立,是其多年有效信息費用累計的結果,沒有人願意輕易地毀掉自己的信譽,所以,即使出現了問題,解決的成本也相應的要低。
所以,在市場經濟中,在企業眼中,品牌是最有效的信息傳遞手段。
掌握了挑選人才的方法之後,企業還要學會留住人才。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隻有知人善任、建立健康的用人製度,才能夠很好地遏止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有一個合格的人力資源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