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致富經濟學,讓你創造並持續擁有財富(2 / 3)

羅斯柴爾德的五個兒子分布在西歐各國,他們視信息和情報為家族生存的命脈,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並不惜花大價錢購置當時最新的設備,從有關商務信息到社會熱門話題無一不曉,而且情報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都超過英國政府的驛站。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才使內森比英國政府搶先一步獲得滑鐵盧戰役的戰況。

可見信息在任何時候都起著關鍵作用,如果你能掌握及時和全麵的信息,就能防止逆向選擇的發生。即使在逆向選擇表現得最為突出的保險領域,信息的優勢還可以盡量避免逆向選擇。如果你事先了解了投保人的情況,知道他之所以投保是因為出事的概率比較大,你就可以要求他增加保費或加上其他的附加條款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信息經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為物質基礎,信息產業起主導作用的,基於信息、知識、智力的一種新型經濟。

趣味解讀

隻有掌握了足夠的信息,我們才能在生活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勝,就如《天下無賊》中那牛得一塌糊塗的人民警察一樣,貓玩老鼠般將兩股“惡勢力”輕鬆收下。

(第三節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學會吃虧)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成功致富就要從小事做起,依靠一點一滴的積累,但也並不是說成功沒有捷徑,有時吃虧就是通往財富之路最好的捷徑。

生活百態

有個沙石老板,文化程度不高,但生意卻做得出奇的好,而且曆經多年,長盛不衰。他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隻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如此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願意與他繼續合作,還會介紹一些朋友過來,如此以往,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隻拿小頭,但合作的人多了,小頭就成了最大的大頭,他成了真正的贏家。

小於是一家機械公司的銷售經理。有一天,山東的一個客戶打電話過來說想購一台新設備,並且希望能把原來用的老型號機器修理一下,而且還很著急。放下電話,小於決定去一趟山東。一來幫客戶維修一下機器,另外再與客戶洽談購買新設備的事宜。

案例一:

案例二:

於是,小於帶上他們的維修師傅開車去了山東。一大早出發,路上還下起了大雨,下午才到。客戶公司的副總和設備主管接待了他們。維修師傅將破爛不堪的設備連修理帶清理後,小於開始和他們談購買新機器的事,沒想到副總說老板剛剛去了韓國,新設備的事改天再談,並說請他們先去吃飯。

想到出售新機器無望,天又黑了,還下著雨,小於一行人也就沒吃飯,連夜返回。回來路上,幾個人都大喊上當了,這根本就是騙我們來這裏修機器,他們就沒想買什麼新設備。小於安慰大家說:“也別太計較了,有時吃虧可能是好事,他們單位不上設備就算了,一旦哪一天他們決定買時,肯定會先想起咱們的。”

沒過多久,果然那台太破舊的機器不能再用了,該公司老板直接給小於打電話購了兩台新設備,老板很爽快地說:“那次你們幫我們維修機器不收費用,連飯都沒吃就回去了,我們很感動……”

經濟學一點通

有的人會有疑問,經濟學中不是強調要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收益麼?為什麼在這裏要強調吃虧?豈不是自相矛盾?

的確,經濟學中強調的是“成本——收益”法則,每一次交易都是一個小的“成本——收益”過程,但當我們把這個交易過程放大,將一段時間內的所有交易都看作成本投入時,前麵的“吃虧”也成了投資的一部分,收益也就相對擴大數倍。做事不妨放開心胸,換個贏為共贏,這樣,投資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因為合作中得到好處的友人還會跟你合作,甚至帶著朋友跟你合作,你的好口碑也會使你贏得更多客戶。

有人問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

李澤楷說:“賺錢的方法父親什麼也沒有教,隻教了我一些為人的道理。”李嘉誠曾經這樣跟李澤楷說,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麼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誠的眼光的確長遠,一時的吃虧可能收益會變少,但正因為這種吃虧,讓更多人願意與他合作。雖然他隻拿了六分,但因此多了一百個合作者,就是拿六分的一百倍收益。假如一開始拿的是八分,後來合作者會由一百個人縮減為五個人,最後是虧是賺可想而知。

做大生意講究的是做人。李嘉誠與很多人進行過或長或短的合作,分手的時候,他總是願意自己少分一點兒錢,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麼也不要了。這種願意吃虧的風度是種大氣量,正是這種風度和氣量,讓越來越多的人樂於與他長久合作,他才能夠越做越大。“泰山不讓土壤,方能成其大;江海不拒細流,方能成其深”。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擔心自己吃虧,害怕便宜別人,“我得不到的你休想得到,我留剩下的你才配拿”。這種處處搶先,總是盯著利益,生怕被人搶走的人,周圍的人會漸漸對他產生反感,合作幾次後就再也不想與他繼續,一個個離他而去,這不是吃了大虧嗎?

總之,“吃虧是福,持續吃虧是大富”不是句套話,而是經濟學的大智慧。尤其在關鍵時刻敢於吃虧,也是做大事業者的必備素質。這是李嘉誠成為首富的秘訣,也是你成就未來的秘訣。

投資,是指犧牲或放棄現在可用於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未來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

趣味解讀

“吃虧是福”。不要因為一開始吃一點兒虧而斤斤計較,開始時吃點兒虧,是為以後的不吃虧提前投入成本,不計較眼前的得失是為了著眼於以後更大的收益。

(第四節業無信不能興)

不僅人際交往需要講究信用,成功也一樣需要,所有的商業聲譽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今天,由於信息傳輸更快、更難以捕捉,聲譽也就更容易喪失,誠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要想在財富世界裏盡情暢遊,就得先讓自己的信用站得住腳,隻有這樣,你的人生之路將會因堅守信用而改變。

生活百態

1835年,約瑟·摩根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司職員。他從沒想過發什麼大財,隻要能在穩定的收入之餘得到一筆小小的外快就足以讓他心滿意足。

一個偶然的機會,摩根注冊成為一家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出現金,隻需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名字就可成為股東,這正好符合當時摩根沒有現金卻想獲得收益的情況。

然而,摩根成為這家保險公司的股東後沒多久,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按照規定,如果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慌失措,紛紛要求退股。

這個時候,摩根斟酌再三,認為自己的信譽比金錢更重要,於是他四處籌款並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後,他將賠償金如數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一時間,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聲名大噪。身無分文的摩根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不過,保險公司由於資金嚴重短缺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隻得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理賠金一律加倍給付。

他沒有料到的是,沒多久,指名投保火險的客戶蜂擁而至。原來在人們心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許多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迅速崛起。

經濟學一點通

經濟學家熊彼特曾創立了“信用創造學派”,在他看來,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在財富的世界裏,還有什麼比信用更寶貴的呢?

富人之所以富有,就是因為他們真正理解了信用的價值所在。信用是和資本、財產密切相關的,因此,若我們想在財富上有所作為,就要向富人們看齊,注重自己的信用。

“人無信不立、業不信不興”,誠信的巨大作用在幾千年前就被我們的祖先提出,而在今天的經濟學中,誠信依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信用,是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

趣味解讀

人無信則不立。對男人來說,信用是最合身的那套西裝,讓人風度翩翩,自信滿滿;對女人來說,信用則是最沁鼻的香水,讓人更有魅力。

(第五節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不是因為人類的力量比大象、老虎更強大,而是因為腦袋比它們更聰明,更懂得如何更集中、更巧妙、更高效地做事。

在成功和創造財富的路上,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選擇和困難,如果不講究效率,隻是一味地付出和拚搏,憑借一股蠻力苦拚時間,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功虧一簣。

生活百態

李凱和錢華是同班同學,他們同時進了一家公司,李凱工作勤勤懇懇,風風火火,很有效率;錢華辦事不疾不徐,很有條理。一年後,他們的上司被調走,領導崗位出現空缺。大家都認為這次非李凱莫屬,李凱自己也這樣認為。但是幾天後,公司卻宣布錢華被提升為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