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送別(3 / 3)

“太白兄也不必灰心。這次來長安雖然不能得償所願,但是來日方長,太白兄一定能一展所長。”

“你也不必安慰我了。其實經過這三年我也明白了一些事理。朝廷諸公不是在爭權奪利就是在勾心鬥角,就連貴為左相的適之差點也中了他人的暗算。以我的性子,是不適宜在長安的官場生存的。”

李白先是顧影自憐一番,接著話鋒一轉道,“不過來長安能認識到一幫好朋友也算是不虛此行。”

李明玉語意雙關的對李白道:“文治武功,既然文治不成,太白兄何不以武功顯於人世?”

李白輕聲歎道:“國雖大,好戰必亡。兵者,凶器也,

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輕動幹戈,逞威邊遠,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會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李明玉微微一笑:“太白兄也不要忘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有些仗是不得不打。”

“你好像是意有所指,還請直言。”

李白咀嚼著他的話。

“太白兄的故鄉碎葉三年前發生了一場戰事,原先歸附我朝的西突厥達奚部落叛變,背後是吐蕃人在撐腰。我大唐好不容易才消滅了*,解除了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高祖與太宗時向突厥屈尊的恥辱,但卻迎來了一個更加野心勃勃的吐蕃和迅速崛起的大絕食,我大唐若兵放南山,日後怎能抵擋來勢洶洶的敵人。”

李明玉簡單敘說了一些西域的情況。

李白一臉肅然:“你說得對。反正我也很久沒回故鄉了,洛陽事了之後就去看一看吧。”

見重新激起了李白的鬥誌,李明玉笑了笑,也不再多言。

不久之後,李白上了一份奏章,請求辭去翰林供奉一職,離京還鄉。玄宗立刻批準了,並賜金千兩,以示優遇。

長安東南三十裏處,有一條灞水,因為漢文帝葬於此,遂稱灞陵。灞陵道邊種植了許多古樹春草,兩岸的柳絮在隨風飄舞。灞橋上的驛站

,此時已經聚集了一大群人,這些人都是來送李白的。李白雖然官場不得意,但也認識了不少文人騷客。他們都很敬佩李白的才情。

來送行的人以李適之為首,此外還有崔宗之等一幫好友。

“來了!來了!”

眼尖的汝陽王李璡第一個看到李白的身影。

李白看到李璡他們,忙跳下馬來,拱手道:“有勞諸位久候了!太白實在是過意不去!”

眾人也忙一一回禮,有李適之代表諸人,給李白敬上一杯酒。

“太白長安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相會,特遞上水酒一杯,以壯行程!”

李白哈哈一笑:“還是適之知我。”接過酒杯,將酒一飲而盡。

看到李白在人群中搜索的雙眼,李適之知道他的用意,微微一笑:“明玉本來一早就準備出門來此地,沒想到臨時被太子的人急急忙忙叫了去,可能來不及送別太白兄了。”

李白一把扔了酒杯:“人生何處不相逢。各位,太白要出發了。”

李白登上船隻,正要讓船家開船的時候,忽然岸上傳來一陣腳踏拍子唱歌的聲音。李白抬頭一看,原來是李明玉趕來送行。李白心中有些感動,一邊向李明玉揮了揮手,一邊開口吟道:“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明玉送我情。”

眾人沉醉在他的詩意中,回過神來的時候,隻能看見逐漸模糊的帆影。李明玉心中卻咯噔了一下。蝴蝶效應是越來越大了,李開小時候讀過的這首《贈汪倫》,主角竟然換成是他李明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