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43(1 / 1)

第七幕金融市場——幻覺和博弈 後記

完成最後的修改,這本小書就等著和讀者見麵了。驀然回首,距離初稿告罄,恍然已有半載。這本小書的出版,談不上坎坷,也說不上順利。之所以在定稿環節遊走了半年,主要還是想讓這本書能夠更好看一些。

盡管有敝帚自珍、老王賣瓜之嫌,但在我看來,這本小書還是有三個小小的看點:首先,這可能是一本有些閑趣的書,從電影切入寫經濟,電影變成了一扇門,讀者可以更輕鬆地進入專業晦澀的經濟世界。其次,這可能是一本有點叛逆的書,財經媒體上充斥著太多虛幻的共識和過時的理論,對經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本小書裏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最後,這可能是一本有點小料的書,雖然電影是有趣的,但這本書的專業內容卻不隨便,這不是一本推崇“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書,不會用經濟學去解釋電影,因為那實在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在電影之門的背後,這本書展示了一個嚴謹的、數據化的經濟世界,它可能沒有陰謀論描述的世界那麼詭曲,但它卻是真實的存在,多一點真實的了解可能就會少一分盲目的從眾和無謂的冒險。

合上書頁品得失,感覺還是有些遺憾之處:其一,我給每個電影都配了海報圖片,但由於版權原因,隻能忍痛割愛;其二,這本書還是出來得晚了一些,我本來準備把一些具有時效性的文章換下來,但為了保持最初思考的原味,最終還是作罷,好在這本書大部分內容沒有太大時效性,而具有時效性的部分內容也大多與現在的趨勢變化方向相同;其三,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將近十年的財經專欄寫作風格,正在從專業化向通俗化轉變,作為轉變初期的成果,本書還是偏專業了一點,對普通讀者而言,某些部分的閱讀可能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盡管未能做到盡善盡美,這本書還是讓我收獲良多。寫作的過程,也是我重新認識經濟學、重新理解經濟世界、重新探視自己內心的過程,這其中的感悟和領會遠比筆尖表露的要多得多,這將成為我未來繼續前進的財富。

合上書頁,思完得失,剩下的隻有感激。感謝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的王留全主編、陶英琪主任和宣佳麗編輯,以及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曲靜編輯,你們對這本書和我個人的支持令我十分感動,你們提出的建議也讓我受益良多。感謝《上海證券報》的沈飛昊、《第一財經日報》的黃賓、《金融博覽》的仲垣、《中國外彙》的孫豔芳和原《東方壹周》的曹順妮,本書部分內容曾占用過你們的版麵,感謝您們常年對我的粗鄙文字的包容和信任。感謝我所在北京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在你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還要感謝我在安徽掛職兩年時間裏時認識的領導、同事和朋友,正是和你們的相處讓我下定決心,盡一生之力去拉近專業經濟世界和普羅大眾的距離。感謝刀鋒團隊和其他學界朋友,盡管學術上你們將我甩得越來越遠,但我真心為你們的學術成就感到欣喜,也感激能夠和你們長期交流,並不斷收獲新鮮的思想共鳴。感謝Selective Memory公會的朋友們,你們是我最好的夥伴。

感謝我的父母、嶽父母、姐夫、姐姐和兩個可愛的外甥女,你們一直以來無所求的關切和付出,始終是我疲憊、失意時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特別是年邁雙親,兒子而立久矣,卻時常讓你們勞神牽掛,實為揪心。此外,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你的陪伴讓我孤獨、艱難的獨立研究和長期寫作之路變得更加充實和快樂。

最後,感謝您,我親愛的讀者,如果這本小書能夠給你帶去一絲收獲、一些感悟或是一點笑聲,那是我莫大的榮幸;如果沒有,也請您諒解,我將繼續努力,爭取能夠看得更多些,想得更深些,寫得更淺些。

程實

2013年7月13日於北京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