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幕金融市場——幻覺和博弈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嗎?
《股瘋》和《華爾街》的經濟啟示:股市不是經濟增速的晴雨表,股市是經濟增質的晴雨表。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股市最本初的認識來自潘虹和道格拉斯?1994年的《股瘋》向世人展示了中國股市的造富神話和原始瘋狂,而1987年的《華爾街》則向人們揭示了美國股市的內在黑幕和本性貪婪。這兩個分別來自中國和美國的股市故事如此成功,以至於包括少年時候的我在內的很多人都以為,黑暗和荒唐不僅是中國股市這種新生市場的成長煩惱,也是美國股市這種成熟市場的普遍原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周圍炒股的人總是告訴我,所謂公平和正義,在股市裏是根本不存在的,被謊言和操縱所充斥的股市根本就無規律可循。所謂“晴雨表”之說,完全是經濟學家的意淫。事實真的如此嗎?
表麵上看,很像是這樣,對於經濟和股市關係的認識,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本質上看,卻未必如此,經濟世界的矛盾、衝突、謬誤和混亂,往往並不是源於無知,而是頑固和短視的雜交果實。
對於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的關係,市場中就同時存在著兩種勢均力敵卻又大相徑庭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股市將繼續積弱不振,因為中國經濟正在降溫;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股市有望否極泰來,因為中國經濟正在降溫。明顯對立的觀點卻誕生於同樣的實體經濟認知,這是不是意味著其中一派的邏輯必然謬之千裏?實則不然。兩派觀點的邏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唱空者以為,盡管晴雨表作用並未充分彰顯,但中國股市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市”,當前中國經濟降溫同步伴隨著宏觀增長速度的減緩和微觀企業活力的削弱,中國股市缺乏走強的經濟助力;唱多者則以為,盡管經曆了20年風雨成長,但中國股市歸根結底還是“政策市”,當前經濟增長的失速和通脹壓力的減輕給政策放鬆提供了雙向激勵,中國股市正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逆轉。
究竟誰是誰非?站在2013的下半場看中國股市,充斥著危機變數、增長風險和發展暗礁的未來,究竟將開啟一個怎樣的資本市場新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抑或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筆者看來,上述兩種貌似矛盾的主流觀點實則並不完全正確,也不完全錯誤,甚至也不完全對立。判斷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糾纏中的未來走向,最關鍵的一點,是放下對所謂“晴雨表”是是非非的理論執著,放下對中國股市恨鐵不成鋼的固有成見,放下對股市短期變化的魂牽夢繞,將眼光放到更廣的舞台、更長的未來。風物長宜放眼量,解開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的萬般糾結,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分析視角。
筆者試圖提供的,就是這樣一種基於長周期的國際分析視角。
曆史總是不經意間就表現出一種充滿巧合性和協調性的美感。縱觀美國股市,短期內,類似於電影《華爾街》中的貪婪故事和欺詐醜聞總是層出不窮;但拉遠鏡頭,百年沉浮中美國股市的長周期軌跡清晰而又自然:1922—2002年間,道瓊斯指數呈現出四個長周期的平滑接續,而這四個長周期恰巧對應著四個長度整齊、特征不一、內涵深刻的20年。1922年第二季度至1942年第二季度,美國股市經曆了第一個長周期停滯,從期初季度的9293點,到期末季度最低的9269點,道瓊斯指數20年幾乎無變化;1942年第二季度至1962年第二季度,美國股市經曆了第一個長周期繁榮,從期初季度的10334點,到期末季度最高的70974點,道瓊斯指數20年翻了近7倍;1962年第二季度至1982年第二季度,美國股市經曆了第二個長周期停滯,從期初季度最高的70974點,到期末季度最低的78425點,道瓊斯指數20年原地踏步;1982年第二季度至2002年第二季度,美國股市經曆了第二個長周期繁榮,從期初季度最低的78425點,到期末季度最高的1043743點,道瓊斯指數20年翻了超過13倍。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繁榮和停滯南轅北轍,而經濟現實和金融曆史則進一步揭示,停滯和停滯、繁榮和繁榮也各有不同。
就美國股市的兩個長周期停滯而言,周期特征的差異較為明顯:1922—1942年資本市場的長周期停滯是大起大落型,對應著第一個十年美國經濟的“沸騰年代”和第二個十年美國經濟的大蕭條衝擊;1962—1982年資本市場的長周期停滯則是平穩過渡型,對應著期間美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美國股市波瀾不驚的五起五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