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臨行前(2 / 2)

這次出征徐州,劉備想將劉複留在平原,戰場上風起雲湧,他擔心會失去這個好不容易重逢的天才兒子。然而,劉複執意不肯,他說父親馳騁疆場,兒子安居後方,這非為子之道。何況,雛鷹須展翅飛翔方能成長,若是一直待在巢內,不過是一廢物而已!

劉複的這番話說服了劉備,在他看來,雖然經曆了離散之苦,老天爺到也沒有虧待他,將一個成熟而智慧的孩子送還給了自己,劉家後繼有人啊!

劉備想讓劉複陪在自己身邊,讓他在一旁學習帶兵打仗的本事,身處中軍,有親兵保護,有自己看顧,應該能保證劉複的安全。然而,劉複沒有應許,他說,一個人不能憑空得到高位,須知萬丈高樓從地起,若是地基不穩,樓塌屋跨便是必然的事情了。自己初入軍營,須從低做起,不為先登,斥候至少也要成為普通一兵,如此,方能了解軍營的大小事宜,來日若是帶兵,也不至於應對不當,一塌糊塗了。

這幾年來,劉備一直在打仗,隨老師盧植討伐黃巾,在青州協助公孫瓚和袁紹軍交鋒,大小數十仗,其中有勝有敗。他了解戰陣的殘酷,作為普通一兵,戰死在沙場上的概率實在是太大了。他自然不會讓這個能夠繼承家業的兒子去做普通的士卒,因此,雖然劉複的話很有道理,他還是搖頭不許。

因為劉複表現得太過優異了,在和劉複相處的時候,劉備很少動用父親的權威,兩人對於某件事情有所爭議時,都是擺事實,講道理。從這一點來看,劉備是一個好父親,一個和這個時代大部分父親都不一樣的父輩,和他相處,劉複其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隻是他自己不太明了而已。

這次意見紛爭,劉備難得地拿出了父親的權威,就算劉複舌綻蓮花,他也隻是搖頭不許。

最後,關羽,張飛,簡雍,趙雲也加入進來,在他們的勸解下,兩人各自退了一步。劉備不要求劉複留在自己身邊,劉複也不去做一名普通士卒,而是給了他一個都伯的小官當當。

劉備軍的編製沿至漢軍的編製,大致是部,曲,屯,隊,什,伍六級。伍轄五人,設伍長;什轄二伍,共十人,設什長;隊轄五什,共五十人,設都伯;屯轄二隊,共一百人,設屯將;曲轄五屯,共五百人,設曲長;部轄二曲,共一千人,設千人督,亦稱牙將。

作為都伯,劉複將要統率五十人,這五十人皆為騎兵,有十來個漢人士卒,由趙亮統率,還有三十多個烏丸騎士,由蠻頭統率。

劉複這個都伯沒有自行作戰的權力,他需要跟隨在趙雲身邊,聽從趙雲號令。

將劉複交給趙雲,劉備非常放心,趙雲不僅武功高強,而且性格堅毅,為人忠直,隻要他應許了的事情沒有辦不到的,有他在,必定能保護劉複的安全。

大軍明天啟程,但是,趙雲作為前鋒今日便要離開平原,劉複是趙雲的部下,自然要隨其同行,他現在是來向父親劉備和關羽,張飛兩位叔父以及簡雍等人告別的。

漢代的房屋多為木製,和後世的日式房屋相差不多,來到正屋前,按照禮儀,劉複應該在門旁的木製走廊上下跪,道出自己的姓名,懇請父親大人接見。在袁氏那種四世三公的大家族中或許會如此,劉備雖然名為皇族,卻是草根出身,上下相處並不講究這些,劉複自然是不經通報便登堂入室了。

堂上,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簡雍幾個人都在,他們正圍在一個案幾旁小聲地說著什麼,每個人臉上的神情都頗為凝重,似乎遇見了什麼難題。瞧見劉複進來,劉備沒有說話,向他招招手,示意他過來。

劉複緩步行去。

兩旁的木窗大開著,冬日清冷的陽光照射進來,鋪在了地板上,一陣風吹來,木窗搖晃著,發出吱呀的聲響,地麵的陽光似乎也搖晃了起來。

(上三江了,今晚衝榜,希望大家用推薦票來支持箭頭,新人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