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壁畫臨摹不僅僅要傳神(1 / 3)

西夏這支在中國封建王朝占據極小時間和文化比例的民族,對於中原正統王朝來說自始至終是一股“新崛起”的、不起眼的勢力。

但就是這股“新崛起”的、不起眼的勢力,征服了河西、尤其是敦煌地區長達三年之久,大致應該在公元1034-公元1037年左右。

如果說賀烽屹在藏經洞抽樣抽出來的文書經卷比例大都是在宋真宗之前,隻是規劃了藏經洞大致的年代的話,那麼樣本裏沒有哪怕一件西夏文文書……

就足以說明一些其他方麵的問題。

王圓籙和約翰尼漢弗萊搬運了將近一個時辰之久,在側室的小桌子旁邊堆了高高的兩摞,但在藏經洞的規模裏幾乎滄海一粟——甚至除了當事三人外,空閑休息時間來“探班”的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根本沒有發現藏經洞有太大的差別。

藏經洞封閉了已經有將近1000年之久,對於如何清點登記裏麵的海量文字資料,賀烽屹心裏早有大致的規劃。

首先是按照題材來劃分,比如經文、書信、縣誌、地契、頌文、祭文等等等;其中等佛教題材的肯定是數量最多的部分,這就需要繼續二類細分,再按照文書的材質進行登記。

諸如帛、麻、木、金石、竹簡,乃至紙張。

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這種登記方法或許是最快捷的辦法了。

題材、質地之後如果再做細分,則是形成文書的文字。漢文、梵文、吐火羅文、婆羅門文字等等等。

可以辨別出具體內容以及記載時間和大致內容的話則可以按照便利進行整理,短時間內辨別不了的則按照預定好的方案進行。

在腦海裏把方方麵麵的計劃再過了一遍之後,賀烽屹長舒一口氣。

“約翰尼漢弗萊先生,在斯坦因先生眾人清點登記完畢156窟之前,我們需要把這兩摞文書,按照我之前交代給你的方式方法清點出來。”似乎是怕約翰尼漢弗萊忘記,賀烽屹又插了一句說,“這兩摞文書的登記以我為主,你做我的助手,給我一點點呈遞文書,我做書寫記錄,這個過程中你盡力學,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問我,我給你解答。”

被喊道的約翰尼漢弗萊嘿嘿一笑回答,“賀先生,你就放心吧,我懂你的意思,雖然我之前隻鍾情於中國的珠寶玉器等看起來十分名貴的物件,但任務既然我‘接下了’,那麼我就會一定盡力做好,不能讓我兩個哥哥以及家族裏那些老頭子們看扁了不是。”

之所以帶上約翰尼漢弗萊,一則來是“故意”的,自己故意安排一個外國的勢力一方和自己一同進行工作,對自己起到一個“監視”的作用,除了

是讓那些人放心自己繼續工作外,他還有個“私心”在。

約翰尼漢弗萊有點像穿越前,還在上學時候的自己。

看似各種混不吝,但事實上隻要自己認準了的事,哪怕再困難都會努力克服去完成。

換句話說,就是“鑽牛角尖”。

或許在日常生活中鑽牛角尖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在調查研究、尤其是科研工作的進行過程中,這個品質就變的難能可貴。

比起斯坦因、伯希和還有蘭登華爾納這些此時已經展露頭角的考古學“大咖”,學術水平上約翰尼漢弗萊還差得很遠,但在對待考古發現的態度上,約翰尼漢弗萊卻有著這獨特的優勢。

接下來賀烽屹也沒有再多廢話,他示意王圓籙隨便就好,可以待在這間側室打打下手活兒,也可以去還在進行著工作的156窟幫幫忙,或者在帳篷裏直接休息就好。

王圓籙也不介意賀烽屹的“主人”姿態,慢慢退出了側室小聲關上了門。

“賀先生,我有個問題。”正準備拿起第一捆文書的約翰尼漢弗萊出聲問向賀烽屹,“你為什麼工作進度安排的這麼急這麼滿,你是未來有什麼事情要做嗎?”

按照之前卡丘比丘遺跡以及安德納爾古城遺址等多次跟隨發掘的經驗,賀烽屹對於不那麼重要的遺址遺跡都沒有急於加快工作進程,而對於重要性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於他們的莫高窟,他為什麼要這麼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