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肯退讓,所以在大英博物館的研討會上的爭吵結局,是賀烽屹和尤利塞斯·沃爾特不歡而散。
尤利塞斯·沃爾特用中國的俗語說就是“抹不開臉”,我的位置已經坐到了這麼高、我是業內的權威,怎麼能是我錯了呢?所以他依舊不肯改口而堅稱斯坦因是“一位偉大的人物”。
而作為英國留學生圈以及整個學院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刺頭型選手,以及將“得理不饒人”原則深入貫徹落實到生活中點點滴滴選手的賀烽屹,他同樣也一步不肯退讓,說什麼也不肯暫時的息事寧人等私下再討論、再解決這個問題。
在看到尤利塞斯·沃爾特仿佛死不改口的態度後,賀烽屹看了看滿臉擔心的吳芳思夫人,然後直接甩開一直在旁邊拉著自己褲子怕自己暴走的舍友直接離場,任憑周圍的同學怎麼拉扯和勸阻也起不到絲毫不起作用。
各大媒體的記者仿佛鯊魚嗅到血腥了一般瘋狂的拍著,相機快門的哢嚓聲不絕於耳。
本來一場沒什麼特別新聞賣點的普通學術研討活動,任憑哪個記者都不願意來,可沒想到百般推辭不過的活動還能有這麼勁爆的新聞,於是各大媒體此刻都爭先恐後的想要簇擁上前去采訪那個中國男孩。但賀烽屹還是在很禮貌地在起身後用手臂擋開了其中一個媒體想要遞上來的話筒,然後客氣的表示“這個問題後期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複”後甩開眾人,在一眾記者一溜小跑準備撤退。
但如果光這樣“灰溜溜”地跑了,那也就是不是賀烽屹的性格了。
“如果是不涉及民族大義的小事小節方麵其實我忍忍也就過去了,俗話說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可是我尼瑪占著我們國家的文物,還一個勁標榜‘強盜’是英雄這還能忍?我這暴脾氣。”
賀烽屹一路小跑並且嘴裏嘟嘟囔囔地向報告廳外快步走去走去,還在路過主席台的時候還惡狠狠地瞪了尤利塞斯·沃爾特教授一眼,嘴裏很不幹淨的罵了一些難聽的詞彙——用賀烽屹自己的話說就是,惡人都是慫人慣出來的,禮貌謙和隻能讓歹人更甚,既然有些人很無恥那麼也就別希望自己崇高了。
這是賀烽屹來英國留學後始終奉行的一個準則。
而與此同時伴隨著賀烽屹一起離開大英博物館中國館敦煌展會場報告廳的,還有一直以來在旁邊擔心著賀烽屹的大英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的吳芳思。
“這位同學,你等等,你等等。”現年已經七十多歲的吳芳思是一個看來年紀沒那麼大的老太太,但是再怎麼看起來“年紀不大”體力也肯定比不了年輕人,於是吳芳思隻能加快步伐,盡力地跟著賀烽屹的腳步。
幾十年前自己曾在北京做過留學交換生,在一位中國的老前輩手下學習宗教考古、古文字學和古籍學,自己能走到如今的地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那位老前輩的悉心栽培。而她在賀烽屹最後的幾句話裏已經猜測出他就是故人之後,又或者是故人的弟子,在自己作為交換生到北大學習期滿結束離開中國後,那位故人便杳無音信,盡管自己幾番努力打探尋找也毫無線索。
好不容易得到的消息,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疏忽而斷掉。
“年輕人啊,還是年輕好啊……”吳芳思心裏一邊感歎著,一邊放慢了腳步,因為她實在跟不上賀烽屹的速度了。
走在前麵的賀烽屹其實也不是不知道吳芳思在喊著自己、跟著自己,他也不是想故意熬著老太太,他是真的不想被記者們團團圍住問這問那。
賀烽屹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在擅長下套的記者麵前幾乎隻有吃虧的地步,見終於離開了主廳、周邊也沒了跟過來的記者後,賀烽屹終究在正廳的一幅展覽作品前開始有意地放緩步速,側身轉身看了看此刻扶著牆慢慢走過來的吳芳思,停下駐足看向麵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