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一噎,沒有想到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長公主的身份很超然,太後的身份卻很尷尬。
她不是先皇皇後,也不是皇帝親媽,想要偶爾擺擺架子,完全靠的是孝大過天的傳統,還有身後世家的支持。
所以她來的目的很明顯,勸長公主和親,用來討好傾向和親的世家貴族。
“哀家憐你幼年喪母,沒有受過合適的管教。之前你處處不守規矩,跋扈嬌蠻,哀家也未曾幹涉。但你身為一國的長公主,應當知道自己的責任。和親一事,不容你放肆。”太後義正辭嚴。
楚憶安內心翻了個白眼,感情不是你閨女,想送就送。
她眼珠子又一轉,看見太後身邊站著的一個盛裝女子,這大概就小宮女們口中的端儀公主,太後的親女兒楚憶忻。
“公主的責任當然重大,話說憶忻妹妹也很合適呢。”
來啊,互相傷害啊。死道友,不死貧道。
太後一臉鐵青,“放肆。哀家在同你說你和親的事,你不要東拉西扯。”
“都是公主,有什麼不同,我不信遼國的人會介意這個。”
都說我跋扈了,跋給你看。
太後氣得發抖,端儀公主小臉泛白。
太後不敢再勸,以小皇帝對自己姐姐的那份在意,打包別的公主送人也不是不可能。
楚憶安一看這兩人臉色,歎了一口氣,“太後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遼國狼子野心,貪婪狡詐。他們今兒要歲貢,明兒求公主。歲貢和公主到手,又起兵犯境。那我朝如何應對,再出一遍歲貢和公主?如此往複,無休無止?”
“和親的口子不能開。如兒臣一人和親能換來邊境永世安寧,那兒臣義不容辭。如果兒臣和親也無法消弭兩國矛盾,那麼接下來……”楚憶安意有所指地瞄了端儀一眼,讓人小姑娘的臉又白了三分。
太後雖身處後宮,但也不是不了解遼國的情況。
先皇在世也出嫁過和親公主,事實上不要說永世安寧了,能保個三年太平已經算很不錯的了。
和親公主就是個快消品。尤其本朝公主還不算多,滿打滿算也是三個。沒了長公主頂缸在前麵,端儀就是最危險的一個,最小的昭寧公主還不滿十歲呢。
她不得不承認楚憶安說的沒錯。
她得回去好好思量一下自己和女兒的處境。
太後氣勢軒昂的來,卻心有戚戚的歸,留下滿屋子目瞪口呆的宮人和偏殿躲著的一枚呆小皇帝。
小皇帝一接到太後要來慈明宮的消息就奔過來了,躲進偏殿等著要給自家阿姐撐腰,卻一進殿門就聽到阿姐這一番先恐嚇後曉之以理的運作。
於是乎,小皇帝驚呆了,他也不做聲,還想看看阿姐能不能作出個不同以往的妖來,就見阿姐沒骨頭一樣軟倒在一旁的貴妃榻上。
楚憶安不是在惺惺作態,她是真的頭暈,藥還沒喝滿兩盅呢,就被薅起來公關,累得很。
小皇帝勾頭瞅瞅她緊鎖的眉頭,又悄沒聲地走了。
阿姐此刻需要靜養,還是不要打擾了。
隻是小皇帝走在回文德殿的路上不免暗暗思忖,阿姐這回上吊過,整個人聰明了不少,說話有理有據。
完全不似之前,被太後大義的高帽子一砸就慌不擇言,隻剩哭號。
為了提高智商,要不要也小吊一回?
算了算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君主也不行。
小皇帝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