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聞高漸離是一個頂級的劍客,方文不知道傳聞是否是真的,不過此時高漸離就在馬車上,並沒有要求與荊軻一同刺秦,如此,即便高漸離會用劍,也應該沒有強橫的劍膽。
至於那個有可能是高手的屠狗者,此時並沒有出現。
車內的氣氛有些壓抑,這是刺秦前夕的迷茫,能成功嗎?不管是太子丹或是荊軻,應該心理都沒有把握吧!
馬車有些顛簸,雖是走的官道,但道路並不平整,連後世的鄉村路都比不上,因為馬車用的是木輪,所以道路上並沒有鋪上石籽,至於說到青石板,即便是強大如秦國,也隻有入城之後才會出現。
太子丹或是為了活躍氣憤,亦惑是為了鼓勵兩個刺秦之人,出聲說道:“秦軍趕在趙國入冬之前攻破邯鄲城,雖滅了趙國,然,糧草已不足矣,如若此去刺秦功成,可保燕國幾年安生,到時燕國聯合魏國、齊國、楚國,以四國之力抗秦,天下將安矣!”
太子丹此話有些想當然了,當初鬼穀派縱橫傳人又不是沒試過,即便四國真聯合起來,秦國也已經有了拆盟的經驗,況且贏政真的能刺殺掉嗎?
不過此時至少也有個希望不是,荊軻接話道:“太子大人所言有理,今贏政重用李斯所製法家,觀其行,殘暴之人,天下各家自危,太子大人見解如何?”
荊軻此話一提,方文不由得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法家真正的創始人韓非子。
雜家創始人呂不韋被贏政幹掉之後,門客李斯做大,反客為主,深得贏政重用,李斯以前和韓非子一起在儒家文派領袖荀子處求學,不過李斯混得差一些,隻為荀子記名弟子,而韓非子深得真傳,以荀子人性本惡為核心,發揚光大,韓國滅亡前夕,韓非子找上李斯,想遊說贏政重用,卻不想李斯觀其所書,怕韓非子得贏政重用而失寵,謀害之,後盜用其大作,融會貫通,號法家。
可惜韓非子本人連贏政的麵都沒見到,一代大家就此消亡。
太子丹此時出聲拉回了方文的思緒,太子丹道:“今天下能入主朝堂的隻有幾家而已,如今雜家已然消弱,可惜當初呂相爺太過執念,六國相邀而不離秦,為贏政所害;儒家從孔子開始就周遊列國,然如今天下戰火不斷,儒家所言並不可行;墨家講究非攻兼愛,不喜建造攻城之術,諸國求之無用;而農家雖弟子眾多,卻大多粗鄙,入不得朝堂,我看要抗秦也就隻有兵家才可。”
太子丹畢竟是一國太子,又先後在趙國和秦國為質子,對天下百家都有研究,話一出口,果然見解非凡。
方文作為後現代之人,對諸之百家的神秘一直很好奇,此時雖是荊軻和太子丹的神遊空談,但他也聽得相當仔細,呂不韋在後世稱為奸相,但從剛剛太子丹的語氣中,貌似其餘諸侯國都有求呂不韋為相的意思,看來其人能力一定非常強悍,如果有機會定要找來一本[呂氏春秋]看看,好象到後世此書早就已經失傳了,大概是因為贏政不喜的原因。
至於太子丹所提的另外幾家,儒,墨,農等等,有機會也要拜訪一二,不過前提是他現在得留下命來,一但刺秦,絕對活不了命來。
荊軻在太子丹這兒混了將近一年,兩人顯然經常空談所謂的天下大事,接話長篇道:“鬼穀派自從孫臏和龐鵑身故後,兵法傳人多年未出,現天下真正能悟通孫子、孫武兵法之人少之又少,而[太公兵法]也多年未現,也不知在誰的手中,廉頗和李牧等名將一亡,趙國也不付存在,現要求一兵法大家,也隻有看太子大人的機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