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人換糧(2 / 3)

“先生這是作何?”蕭旃也有些驚訝,“先生可從來都是處變不驚之人。”

等蕭旃在太守府的正堂坐下,很有帝王的威儀,雖然這不是皇宮,但司馬藉寧願把這裏當作是皇宮。

見司馬藉不言,蕭旃一笑道:“就算北朝不借糧,不也是早就料到的,先生何須生氣呢?”

司馬藉歎口氣道:“北朝不是不肯借糧,但提出交換條件。”

蕭旃這才知道為何司馬藉會如此生氣,那一定是交換條件非常的苛刻。

的確,眼下杭州城內的缺糧,很容易引發一係列的問題,先是降軍不服,而後是跟隨司馬藉北上的勤王兵馬不服,沒有士兵會餓著肚子打仗,他們打仗如果連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誰會替他們賣命?

蕭旃問道:“莫非北朝,想從我們手中把杭州城要過去?”

司馬藉搖頭,顯得很無奈,讓侍從把地上的信撿起來,歎口氣道:“陛下還是自己看吧。”

蕭旃這才好奇的拿過信去,等她看完,她的臉上也露出些微的苦笑。韓健所提出的交換條件其實也不複雜,就是,借糧可以,但需要以蕭旃作為“人質”來交換糧食。

“先生何須自責呢,朕是南朝的天子,如今勤王兵馬有難,朕如果可以以區區一人之力,來換得南朝的長治久安,那又何嚐不可呢?”蕭旃還是很會為大局著想的,她自己也知道在勤王的兵馬中幫不上太多忙,很多時候會讓她覺得耽誤了司馬藉處理軍務。

司馬藉道:“陛下若以為,此番往北朝軍營,還能平安歸來?”

蕭旃道:“先生何出此言?朕也曾親自往北朝去,在先生和皇叔擁戴朕為帝王之時,北朝同樣予以放行。而今才不過兩年時間,先生莫非是忘了?”

“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北朝尚且在與鮮卑人戰爭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將陛下南歸,可令我朝內部動亂,這是北朝想暫緩與我朝交兵。”司馬藉分析道,“而今,北朝兵馬大舉南下,正是為吞並我朝疆土,此時我朝江北盡失,連楚地和江贛之地也落入北朝之手,若陛下再往敵營中去,怕是沒機會再回來。難道陛下願意做一個亡國之君?”

司馬藉畢竟是北朝人,他在說話上沒有讀書人的迂腐,他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因而就算司馬藉提到“亡國之君”,蕭旃也沒有動怒。

因為蕭旃已經做過一次亡國之君,隻是她幸運,有司馬藉挺身而出,讓她重新可以集結兵馬,可以重新有奪取南朝權柄的機會。

蕭旃微微搖頭道:“先生過慮了,就算朕真的一去不回又如何?先生不是還可以幫助皇叔成就大業?或者……先生自己也可以治理這江山,這南朝的江山,在先生手中,或者比之在我蕭氏人手裏更好。”

司馬藉沒說話,因為他知道蕭旃這隻是在恭維他。

若蕭旃真的有退位讓賢的想法,那作何不放棄抵抗,直接投降了北朝?就算是親疏有別,蕭旃更看好他司馬藉,可司馬藉對於自己的情況很了解,他隻是個做臣子的命,根本沒有做帝王的命。

“陛下三思。”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藉似乎也隻有奉勸一個辦法。

蕭旃道:“既然北朝開出條件,那今晚不妨召集軍中將領和朝中大臣,把皇叔也叫過來,一起商量此事。”

……

……

到晚上,司馬藉知道事情已經難以避免。

蕭旃說是要把人召集起來商議以她自己作為人質來換糧的事情,但從白天之時,司馬藉已經看出蕭旃心意已決。蕭旃不是那種婆婆媽媽的人,她知道,若非是以南朝的女皇帝作為交換,北朝就算借糧,也是無法跟朝廷中人解釋的。

韓健其實這麼做本身也沒錯。

蕭旃在南朝的政治體係中,雖然是皇帝,但曾經是傀儡,現在還是傀儡。因為蕭旃對於這場戰事不會有太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