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人換糧(1 / 3)

在韓健等候楊瑞誕子之時,同時在杭州城內的司馬藉,則在為冬糧發愁著。

自從金陵城失守,江南大多數產糧的地區,基本都落入到北朝人的手中,北朝人對於糧食和物資的吧控非常嚴實,因為從開始製定戰爭計劃的時候,誰都沒料到韓健沒有先打閃電戰,而是在圖謀南朝的糧食和物資,使得北朝各路兵馬南下搶糧之時,基本沒有防備。

在這一年秋糧成熟之時,南朝還在忙著內鬥,於是乎,無論是南逃的女皇勢力,還是如今身在金陵城的朱同敬,都需要為糧食而煩憂。

“先生,如今勤王兵馬已有四萬餘人,不知糧草尚且能應付幾日?”

在杭州的太守府內,女皇開始臨朝聽政,雖然這是她的流亡朝廷,但自從她登基,也從未真正掌權過,可以說現在的蕭旃反而掌握了她原本所不擁有的皇帝的大權。這四萬多人馬,在她看來已經足夠光複金陵,畢竟有司馬藉,在蕭旃眼中,司馬藉可以說是不世出的天才軍師。

而此時的商議,卻並非是當眾商議。

在人前,無論是蕭旃還是司馬藉,都要表現出這場戰爭即將獲勝的姿態,讓所有人覺得,拿下杭州城是第一步,下一步大軍北上,直接金陵城唾手可得。尤其對杭州城剛剛歸順的軍民和官員,更要如此的表現,否則,誰會替你賣命?

司馬藉無奈道:“若估摸的不錯,再過四五天,軍中就要開始缺糧,再過半個月,我軍將會斷糧。”

“這……”

蕭旃陷入沉思,她沒想到事情會這麼糟糕,就在大軍北上這麼順當的時候,居然會發生缺糧的事件。意味著,就算大軍到金陵城下,也不得不退兵,再做謀劃,至於杭州城內守軍的狀況,蕭旃都不敢去想,若不能安頓好這些人,難道將已經得到的杭州城再拱手讓出去?

“先生可還有別的辦法?”蕭旃看著司馬藉,眼下似乎也隻有司馬藉能想出辦法來。

但司馬藉終究是人不是神,他就算再有智計,也無法憑空變出糧食來。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倒可以跟北朝借糧,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司馬藉說出一個令蕭旃也苦笑不已的方法。

蕭旃歎道:“如果北朝真的肯借糧食給我們,那何必還要出兵南下?他們現在所消耗的糧食,不同樣是從我南朝國土上掠奪而去的?”

司馬藉繼續搖著頭:“但或者,北朝有借糧的理由。”

蕭旃是聰明人,她很快想明白了問題的關鍵,她試探地說道:“先生是說,北朝人想以我們的兵馬來牽製蘇廷夏和朱賊的兵馬,所以會借糧給我們?這恐怕……北朝的謀略者有這樣的計劃,也無法對他們的軍隊交待。”

司馬藉點頭。

蕭旃說的是很有道理的,就算韓健想利用司馬藉的勤王兵馬來牽製蘇廷夏的兵馬,但也不會明著把糧草送到杭州城來。不然北朝的將士會怎麼想?我們辛辛苦苦在前線上打仗,結果當權者把糧食借給別人來打我們?

司馬藉道:“或者可再去一封信,試試也好。若北朝真的肯借糧呢?”

蕭旃知道這是沒辦法的辦法,隻能點頭。蕭旃同時問詢了一些關於南邊調糧的具體情況,司馬藉都表示以現如今的狀況,想從後方調糧是不太可能的。

臘月十四,就在司馬藉第三次去信蘇州不到四天後,韓健的回信也到了。

當司馬藉看到這封回信之後,他甚至憤怒地把信丟在了地上,這是他跟韓健那麼多書信交流後,第一次會對韓健的書信產生如此的憤慨,甚至韓健隻寫“蘇廷夏”三個字的回信,他也是一笑了之。

就在司馬藉把信丟下之後,蕭旃也正好從太守府的正廳內堂出來,見到這一幕。

她也是在得知北朝回信後匆忙出來查看情況,在司馬藉去信蘇州的這些天,杭州城內已經近乎開始斷糧,隨著軍中將士配給糧草的減少,已經有人在鼓噪,說是勤王兵馬斷糧,而眼下又無法從閩浙等地征調糧草過來,甚至蘇廷夏的兵馬,也很快從後開始包抄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