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王司馬越打定了逃跑的主意,因此,在匈奴大軍高歌猛進,挺進中原,將要對洛陽進攻的關鍵時刻,於西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十一月,留下小弟何倫帶著幾個人照顧家屬。自己冒著漫天風雪,率領甲士四萬餘人,以及王公卿士等大批人員,離開洛陽,經過許昌,進屯於項城(河南沈丘縣南)。
看到東海王司馬越臨陣脫逃,朝廷的最後一點希望蕩然無存。他的忠誠部下,西晉青州刺史苟晞心中忿怒,移文州郡,聲討領導司馬越的罪狀。晉懷帝司馬熾也痛恨司馬越擅領軍隊離開京城,致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於是手詔與苟晞,令其討伐司馬越,一定宰了他狗日的。
皇帝頒布聖旨討伐的消息很快讓司馬越掌握,前有匈奴大軍壓境,後有自己的兄弟的窩心腳,玩的有點兒亂。司馬越又恨又怕,憋屈出毛病來,加上天氣異常寒冷,於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三月,病死於項城。
司馬越一死,晉軍群龍無首,人心惶惶。在危急關頭,軍中頭麵人物共同推舉太尉王衍為領導,因為沒有誰比他的名頭更大了。王衍是一個耍嘴皮子的清談家,在朝廷上慷慨激昂鮮有敵手,幹實際工作不在行,因此極力推脫。但因為他名氣很大,領導能力一定強,部下認為非他莫屬。拗不過眾人,王衍隻有臨危受命,但王衍也不想和匈奴漢軍正麵發生身體接觸,以將司馬越的靈柩送達東海封地的借口,率領大家繼續向東行進。實際上,這是一個完美的借口,為自己的臨陣脫逃找一個理由而已。這些當官的,在國家危急之時,平時的憂國憂民慷慨激昂都扔到茅坑之中,都在打定主意逃得遠遠的,保住自己的狗命。
石勒的觸角遍布中原,很快知道了晉軍主力逃離洛陽的消息,當即心中大喜。誰都知道,逃跑之中的軍隊人心渙散,根本不堪一擊,這樣千載難逢的報仇立功機會,石勒豈能放過。於是命令步兵在後策應,自己親自率領匈奴漢軍輕騎追趕。石勒的行動和當年的曹孟德追擊劉備如出一轍,不分晝夜的拚命追趕。終於,在苦縣(河南鹿邑縣東)寧平城附近,石勒的輕騎兵追上了逃跑的晉軍。石勒顧不得讓部隊休整,立刻投入了殲滅戰,指揮騎兵包圍王衍的隊伍,亂箭齊發,然後揮動大軍縱馬追殺。在匈奴漢軍的猛烈火力打擊下,晉朝王公士庶兵將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十餘萬人無一幸免,黃河故道血流成河。失去了軍隊的保護,王衍和襄陽王司馬範等一批西晉朝廷大佬被俘。
麵對血淋淋的死亡,王衍心中的那一份傲慢投降了。這位名冠天下的清談領袖被俘後,竟然卑躬屈膝的對石勒說他自己本無宦情,不豫世事,朝廷走到今日,沒有自己一毛錢的責任,說穿了,自己就是一個打醬油的。並勸石勒稱帝,企圖以阿諛奉承免死。
太尉王衍名滿天下,曆來受世人敬仰。本來,石勒的內心還存有對這位名滿天下的大佬的一份尊重,今日一看到王衍的無恥嘴臉,石勒心中的崇敬破滅了。大怒說:“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耶!破壞天下,正是君罪!”當即拂袖而去,扔下了麵如死灰的王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