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成為了國家幹部,就要為黨分憂,石勒從這些壘壁中挑選強壯者五萬人為軍士。經過複雜的利益交換,石勒的隊伍迅速壯大,具備了奪取堅城的實力。靠著這些打手,石勒揮軍四處攻略,非常順利的俘斬了魏郡太守王粹、冀州西部都尉馮衝,並攻殺乞活軍首領赦亭、田禋等。
乞活,是五胡亂華時產生的流民武裝集團,顧名思義,是在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從這個直觀的,不用任何翻譯就可以讀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悲壯淒慘情形之一斑。乞活軍最早來源於並州,那裏也是漢帝劉淵發跡的地方。在匈奴漢軍的打擊下,並州百姓及士兵官吏兩萬餘戶在刺史司馬騰率領下逃離了並州,一路逃難向鄴城開進,在冀州乞討為生,後形成號為乞活的難民集團。由於身處亂世,處境險惡,乞活流民在從事農業生產以求生存的同時,仍保留了武裝組織。他們在與胡人的長期殘酷鬥爭中磨練出頑強的戰鬥力,以驍勇善戰、組織嚴密、持續時間長久著稱。乞活軍在西晉覆亡之後,長期活躍在冀、幽、並等州,曾與石勒政權進行過艱苦悲壯的武裝鬥爭,客觀起到了保障東晉政權一方平安的作用。
石勒的軍隊有效摧毀了西晉的有生力量,把西晉朝廷的軍隊壓縮到洛陽、鄴城等有限的幾個城市,為匈奴漢國滅亡司馬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聰明的領導沒有吝嗇的,一毛不拔的領導成不了大氣候,懂得物質刺激是屢試不爽的法寶。因此,在西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劉淵晉封石勒為安東大將軍,開府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僚屬,實行了黨政工青齊抓共管。
為大方的老板打工就是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對於漢王劉淵的賞識,安東大將軍石勒深受鼓舞,率軍繼續進攻巨鹿(河北平鄉縣西南)、常山(河北正定縣南)二郡,攻克冀州郡縣的堡壁百餘所。隨著控製地區的擴大,安東大將軍石勒的本錢越來越充足,部隊增加到十多萬人,成為任何勢力都不能小看的強大力量。
戰爭靠的是實力,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爭奪戰,擁有了人才,也就擁有了未來。石勒在戰鬥中最大的收獲就是在常山之戰中得到了謀士張賓,從此如虎添翼。
張賓是中國曆史上隻得大書特書的人物,其智商和成就絕對不會低於聞名天下的諸葛武侯。之所以在今天籍籍無名,是因為他沒有碰到陳壽、羅貫中之流的筆杆先生。張賓能夠加盟實力堪稱弱小的石氏企業集團,還有一段小插曲。
張賓,字孟孫,趙郡(河北高邑縣西南)中丘人,父親張瑤曾任西晉朝廷的中山太守。因此,單單從這一點看,張賓也是官二代。但他不同於家境超好的紈絝子弟,沒有整天的勾搭女明星,能夠低下頭來做學問,博涉經史,而不拘泥於章句,能夠讀懂文字後麵的意思。
張賓的學問大了,野心也就大了,但他深知自己就是參謀人才,當不得老板,因此慨歎自己的謀略不在張良之下,隻是沒有遇到像漢高祖劉邦這樣的老板。及至見到石勒,心情的喜悅桃花朵朵開,即對親近的人說:“吾曆觀諸將,無如此胡將軍者!可與共成大業。”
張賓深知三顧茅廬是幾千年中唯一的事情,如果等下去,花兒都謝了。於是,自己送上門去,“乃提劍詣軍門,大呼請見”。
安東大將軍石勒收留了張賓,但對於上門討官的張賓並不是十分的待見,當做普通的幕僚使喚,逼得張賓幾乎要唱出“田園將蕪,胡不歸!”不過,是金子總要閃光,是磚頭總要砌牆。在石勒事業低穀時,張賓出的主意恰到好處,史稱:“機不虛發,算無遺策”。因為張賓展示了超人的才能,讓安東大將軍石勒大吃一驚,媽呀,這不是我的諸葛亮嗎!因此一反當初的輕蔑,十分倚重他,稱他為右侯而不名,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不客氣的說,狗頭軍師向來是領導的智囊,石勒能夠據有中原,張賓確實起了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