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奇緣(1 / 2)

第一次長安爭奪戰失敗後,唐軍內部很快就出大亂子了。

事情是這樣的,自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的藩鎮就開始尾大不掉,且越坐越大,到了晚唐,有的甚至脫離了中央的控製,達到了驚人的“自治”,節度使可以自置官吏,父職子繼,成為了割據地方的小王國。

也就是說,大唐帝國已經名存實亡,皇帝的權力被架空,地位和現在的聯合國秘書長差不多,隻能發表聲明,不能采取行動。在家天下的時代,這是相當丟臉的。

這樣一來,藩鎮節度使的位子就相當誘人了。

鳳翔軍行軍司馬李昌言一直對著鳳翔節度使的位子垂涎三尺,處心積慮地找機會取代鄭畋了。

現在,他找到了。

在長安爭奪戰中,李昌言率本部兵馬離開了鳳翔,屯於興平,然後借口鄭畋心存偏私,對興平軍的犒賞太少,糧食供給不及時,鼓動士兵嘩變。

這些士兵參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他們要的隻是盒飯和工錢,好啊,你鄭畋克扣我們的軍餉和口糧,這就是和我們過不去,操你媽的!

於是,他們在李昌言的帶領下連夜襲擊了鳳翔。

鄭畋在睡夢中驚醒後,鳳翔已經失陷了。

鄭畋無奈,隻得哭著喊著,遠走成都去找李儇投訴。

李儇聽了鄭畋的哭訴也很窩火,好你個李昌言,反了你了,毆打上司,破壞團結,蔑視朝廷,目無法紀,這種人渣,槍斃十次都不嫌多!

可是,隨著年紀的增加,李儇已經成熟了,這些話他並沒有說出來。反正鄭畋走都走了,鳳翔的軍政大權就在李昌言的手中,誰動得了他?搞不好,他公開跟你對著幹了,還不是多樹了一個敵人?

所以,目前對於李昌言隻能拉攏,不能翻臉;拉攏得好了,說不定他還能幫助政府剿滅黃巢草賊呢。

這麼一想,李儇就幹脆做個順水人情,正式任命李昌言為鳳翔節度使,而把鄭畋貶為了太子少傅。

這……這還有沒有天理了?!鄭畋鬱悶死了。

唐軍好不容易聯結起來的盟軍群龍無首了。

黃巢得訊,大喜過望,命朱溫率軍在東渭橋和唐軍決戰。

881年九月,唐軍大敗,退守富平(今陝西富平)。

十一月,朱溫和孟楷部受黃巢指令,進迫富平,雙方再戰,唐軍又敗。拓跋思恭和李孝昌帶來的兵馬潰不成軍,兩人落荒逃回家去了。

882年二月,朱溫乘勝北上丹州(今陝西宜川),然後迂回向南,一舉拿下了同州(今陝西大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