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李儇以“西征”之名連夜逃出京城後,惶惶猶如喪家之犬,急急勝似漏網之魚,慌不擇路,馬不停蹄,直奔成都。
這日,來到了鳳翔(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地界,人困馬乏,田令孜實在吃不消了,掐住肥腰對李儇說:“儇哥,不行了,歇歇吧,我,我快不行了。”
那幾個親王、妃嬪以及護駕的神策軍也已跑得東倒西歪、七零八落,巴不得田令孜這一說,都跟著說:“歇歇吧,皇上,如果不吃不喝,再照這種速度走下去,估計還沒到成都,我們都要成木乃伊了。”
李儇馬球打得多,體力充沛,這會兒剛剛進入狀態,聽他們這一說,大為掃興,但一向對教父田令孜的話都是言聽計從,不敢有違,也隻得勒住了韁繩,說道:“好吧,鳳翔是鄭畋的地盤,走,咱們去找他,海吃一頓,然後閃人。”
鄭畋是滎陽(今屬河南)人,本來在李儇政府做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四年前,因為在招撫黃巢一事上,惹毛了李儇,下放到鳳翔來了。
鄭畋離開中央後,一沒鬧情緒,二不撂挑子,在基層踏踏實實在幹本職工作,聽說黃巢已經入關了,正擔憂李儇的安危,偵騎四出,探聽消息。
結果,他們在駱穀(秦嶺一脈)遇上了。
鄭畋極力請求李儇留在鳳翔。
李儇說:“我實在不願距強大的賊寇太近,暫且到興元,征發天下雄兵以圖收複京師。你留在這裏打掩護,盡最大努力建立豐功偉業。”
鄭畋回奏說:“這一帶道路堵塞,詔奏難通,請陛下假臣節,以方便臣調動軍隊,剿滅黃賊。”
李儇爽快地說:“好吧,來人,草詔,嗯,就寫……‘東捍賊鋒,西撫諸蕃,糾合臨道,勉建大勳’,一切交你便宜行事!”
聖旨擬好後,李儇又安慰地說:“現在有淮南節度使高駢、涇原節度使程宗楚、蔡州節度使秦宗權、夏綏節度使拓拔思恭這些人幫我看著場子呢,你可以糾合他們一塊幹。”
……
補充足糧食後,李儇帶著一行人到成都去找田令孜的哥哥、球星、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陳敬瑄賭錢泡妞打馬球去了。
看著李儇遠去的背影,鄭畋覺得很頭痛。
鄭畋不是傻子,他很清楚目前的形勢。其實……大唐天子李儇不過是軍閥們眼裏一個可有可無的偶像,高興了,可以奉承你是皇上,哄你開心,不高興了,壓根不睬你,不跟你玩。
李儇提到的淮南節度使高駢,就是一個典型。
高駢擁兵自重,卻一任黃巢在江淮鬧得沸反盈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置之不理;黃巢入關後,李儇急得狗跳牆了,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無奈高駢就是有大將氣度,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硬是不動一兵一卒。
更何況,隨著黃巢登基稱帝,大唐的四十八個藩鎮裏已有二十一個向黃巢遞了請降書了,單單憑著李儇這道聖旨,能召集得多少軍馬?鄭畋實在心中沒底,別到時人馬沒召集到,反倒引起黃巢的注意,引火燒身,不得好死。
可是,既然已經領了聖旨,又不能不幹啊。
沒辦法,鄭畋通知齊了自己智囊團裏的成員,集體討論,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最後達成了共識:奉旨傳檄。
於是,鄭畋硬著頭皮,厚著臉皮,傳檄文,發邀請函,散英雄帖,在各大街小巷,鄉村民居,甚至電線杆子上張貼小廣告,號召天下英雄共同對付黃巢新建的偽齊政權。
經過一番忙碌之後,鄭畋神疲力倦,回家靜等消息。
第一天過後,沒有任何消息。
第二天過後,沒有任何消息。
第三天過後,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第四天……就在鄭畋正準備絕望的時候,帖子終於有人頂起來了!
這個人竟是河中節度使(鎮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王重榮。
王重榮啊,真是太感謝你了!自從發了那個帖子後,一連三天,都沒有一個人回帖,我已經對這個社區失望了,覺得這個社區沒有前途了,心裏充滿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頂起,又讓我對社區產生了希望。是你讓我的心裏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讓我的心死灰複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顆撥涼撥涼的心!□□□□□□(此處刪去了四百五十七個字)
鄭畋感激不已。
也難怪鄭畋的感激,如果不是已經收到了王重榮送來的盟約,鄭畋做夢也不會想到竟然是他第一個跳起來響應跟自己幹的。
因為這個王重榮是在黃巢入關後,最早就遞交了請降書的藩鎮之一。
所以,包括李儇在內,誰都不會想到王重榮居然還會回來,協助政府倒算黃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王重榮看見黃巢勢大,為了保存實力,就采取了右傾投降政策。
可是,黃巢的大齊政權雖然建立了,卻無法繼承唐政府的經濟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