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百越歸吳(1 / 1)

吳國的左路軍在主將公孫雒的帶領下在會稽郡集結完畢,十天後,渡過甌江,向東甌發起了進攻。

東甌就是今天的浙江東部,國都在今天的溫州。東甌風物休慶,人情篤濃,山水景色極佳,山有雁蕩,水有甌江、鼇江、飛雲、南溪,素有‘山水窟’美稱。東甌自東周建立,已曆六代。此時東甌的國君名叫歐陽安朱,聞聽吳軍來攻大為吃驚,連忙召集眾臣商議軍情,作為吳國的鄰國,東甌的君臣對吳國的實力非常明白,所以對吳國來攻大都仿徨失色六神無主,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主張投降。歐陽安朱也拿不定主意,對自己的心腹愛將歐陽昭襄問道:“愛卿,你有何主意?”歐陽昭襄說道:“我東甌已立六世,豈可輕易讓人。吳軍雖強但不熟地形,我東甌有五萬大軍依靠地形優勢可與之一搏,勝負亦未可知,這些主張投降的大臣不思君恩,吃裏扒外,國君可將他們斬首祭旗,以壯我軍威。”歐陽安朱聽了歐陽昭襄的話,信心大增,決心與吳軍作戰,並將主張投降的大臣們斬首祭旗。

歐陽安朱聽從歐陽昭襄之計,傾全國之兵五萬來到雁蕩山安營紮寨,深溝壁壘,企圖依靠雁蕩山的高大險峻來擋住吳軍的進攻。吳軍主將公孫雒率領十萬吳軍也抵達了雁蕩山,看到了東甌軍依托雁蕩山,深溝壁壘,知道東甌軍準備堅守。於是派遣一支騎兵部隊繞道東甌軍後方,切斷了東甌軍的糧道。東甌軍糧道被斷,軍心大亂。歐陽安朱無奈,隻得起兵回撤,公孫雒抓住機會,乘東甌軍撤軍之際發起猛攻,東甌軍頓時陷入慌亂之中,被吳軍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東甌國君歐陽安朱也在亂軍之中被抓了,大將歐陽昭襄戰死。吳軍乘勝追擊,一舉攻破了東甌國都城,東甌被吳國所滅。

吳軍在滅了東甌國之後,繼續向南挺進,來到了閩越國。閩越國就是現在福建的大部分地區。閩越國遠離中土,生產文化落後,大多數人還生活在原始部落裏。閩越國的國君叫做無諸。無諸此人狂妄自大,看到吳軍來攻不以為意,自己率軍主動迎戰,沒想到吳軍一個衝鋒就將閩越軍擊潰,活捉了閩越王無諸。隨後閩越國被吳軍所滅。吳國的左路軍進展非常順利,連戰連勝,滅了東甌,閩越兩國,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吳國的中路軍從九江出發,越過大庾嶺進入了南越國。南越國是百越中實力最強大的,領土包括了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分,福建的一小部分,以及越南的大部分。南越國冶鐵技術和造船技術十分先進,而且民風彪悍,軍事實力強大。吳軍遠道而來,已是十分疲憊,加上水土不服,天氣炎熱,很快吳軍就病倒了一大半,南越國乘此機會發起猛攻,吳軍大敗,隻得退回到嶺北暫作調整。王孫姑曹派人向吳王夫差求助。

吳國的右路軍在熊宜僚,胥門巢的帶領下,從長沙宜章出發。熊宜僚和胥門巢商議後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熊宜僚帶領,越過萌渚嶺進入西甌,一路由胥門巢帶領經過越城嶺進入桂林。吳軍在熊宜僚胥門巢帶領下高歌猛進,連戰連勝,越人在嚐到苦頭後,不與吳軍正麵作戰,而是采取偷襲和騷擾戰術,在吳軍進展到樂昌曲江一帶時,吳軍大將胥門巢在越人一次偷襲中戰死,吳軍士氣大為衰落。加上山高路險,河道縱橫,吳軍的軍糧運輸極為困難,現在軍中都已缺糧。熊宜僚無奈,隻得按兵不動,派人向吳王夫差求救。

夫差在接到王孫姑曹和熊宜僚的求救信後,才知道百越並不是那麼容易征服的。秦國在征服百越時可是派了五十萬大軍,曆時十年才完全征服百越。不過現在開弓沒有回頭箭,夫差咬著牙決定再派出二十萬大軍增援吳國王孫姑曹和熊宜僚,並命令公孫雒左路軍也去增援。至於軍糧運輸困難問題,夫差按照曆史上秦國的做法,開鑿靈渠,使吳軍的軍糧問題得到解決。熊宜僚和王孫姑曹在得到了夫差的增援後,繼續對南越和西甌發起猛攻,經過苦戰,吳軍終於征服了南越和西甌。吳軍三路大軍合兵一處,對雒越發起猛攻,經過一番鏖戰,吳軍也征服了雒越。至此吳國終於滅了百越,將其收入囊中。

夫差在吳軍征服百越後,將其設置為閩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並派兵駐守。又鼓勵吳國的百姓向百越移居,獎勵民眾開墾荒地。又邀請孔子派他的弟子到百越講學,傳授知識,使百越之地不再是化外之地,百越文化也漸漸融入到中華文化中。夫差又派人從百越之地挑選出精壯勇猛之士,得兵三十萬,大大增強了吳國的軍事實力。在百越歸吳後,吳國領土已增加到十二個郡,領土麵積已相當於其他諸侯國的總和,國力日彰,如日中天。在吳國吞並百越後,其他諸侯國都送來了賀禮,並派出使者向吳王夫差祝賀,周天子也派出使者,向吳王夫差送去了胙肉,以表彰夫差‘教化外夷’之功。

在吳國吞並了百越後,晉齊楚三國來往頻頻,因為這三家都感受到了吳國的巨大威脅,最後晉齊楚三國達成協議,形成‘抗吳統一戰線’,三國無論是誰受到吳國攻擊,其他兩國一定來救。吳王夫差得知了晉齊楚三國協議後,非常憂慮,如果這三家真的鐵板一塊,那麼吳國一點機會就沒有了,所以夫差一定要破壞三國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