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人神共憤的宇森(2 / 2)

當然也有更多的倭國人在心裏認同宇森的做法,這些人很快就通過各種渠道攜帶著自己的財產返回了倭國。

李天賜曾經嚐試過將外界的輿論傳播到倭國,可是他最後雖然成功了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卻十分有限。

隻有很少的一部分倭國人不恥自己國家做法選擇了悄悄離開,更多的倭國人則認為對待自己的敵人這麼做無可厚非。

可以說聖德成功的用一個失敗的兒子換取了整個倭國對這場戰爭的支持,甚至直接讓所有人都忽略了倭國在之前戰爭中的種種不順。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聖德毅然的將自己的最後一個兒子派上了戰場,讓他來負責接下來的戰鬥。

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倭國也終於開始取得了較大的戰場優勢。

雖然李天賜借著這次的機會徹底的停止了和倭國之間的武器交易,但是由於百濟和高句麗實在是已經沒什麼錢來購買武器所以對他們的幫助其實並不大。

當雙方的戰爭進行到第三個年頭的時候半島上僅僅隻剩下了高句麗一個國家還在咬牙堅持著與倭國之間的戰鬥,其他兩國已經徹底淪陷。

這樣的戰績更加堅定了倭國百姓們的態度,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宇森當初的那場屠殺所取得的效果。

於是原本隻是一個失敗者的宇森居然在死後成了倭國的大英雄。

隻剩下一個兒子的聖德此刻完全沒有被逼迫著殺死自己兒子所應該有的痛苦。

他此時甚至比之前的狀態更好,戰爭發展到現在倭國距離最後的勝利隻有一步之遙,他的眼裏甚至已經看到了即將與大唐戰鬥的情景。

這場戰爭同樣讓倭國的軍事科技有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已經能夠仿製出大部分大唐製造的新式裝備。

在聖德的手下們看來倭國的這些裝備隻是在耐用性上落後於大唐,其它方麵與大唐的裝備相差無幾。

聖德覺得自己還能再堅持幾年,這幾年足夠倭國進行下一次戰爭的準備,一旦倭國從這場戰爭中緩過勁來他馬上就會尋找借口與大唐開戰。

由於將太多的目光關注到了戰場上,聖德完全不知道此刻的大唐已經發展到了什麼地步。

他甚至自大的認為自己已經通過這場戰爭完全看透了大唐的軍事實力。

現在倭國正在秘密的建造一種能夠讓飛機起飛的巨艦,聖德把它當做了將來對付大唐的秘密武器。

在他看來這絕對是一個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好主意,隻有他們偉大的倭國工程師才能具備如此出色的想象力。

他又一次開始鄙視大唐對於最新技術的壟斷做法,認為所有的技術隻要開始出現早晚都會被其他國家學會。

在這一點上他的想法倒是真沒錯,隻可惜他不知道有些技術如果沒有充分的理論指導,其他人想要模仿將會是千難萬難。

而這些技術的所有理論知識全都被李天賜嚴密的保管在了大唐研究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