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天賜知道了倭國正在研究航空母艦做為對付大唐的殺手鐧那麼他一定會笑死。
倭國的想法是想要借助航母來保證自己的飛機能夠飛到大唐的沿海地區對那裏進行襲擾。
除此之外他們還想利用戰機來消滅大唐的軍艦以便倭國的士兵能夠通過海上登陸到大唐境內。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完全是被現實的情況逼出來的。
倭國拿下半島三國以後的確可以順利的通過陸上通道進攻大唐,但是隻有這一條進攻路線很難對大唐形成出其不意的快速打擊。
而倭國懼怕的是一旦不能快速的對大唐更多區域形成威脅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就會被來自其他方向的大唐軍隊給包圍並且最終戰敗。
如果倭國能夠出其不意的從海上攻入大唐的話那麼就能夠趁著大唐慌亂之際迅速的擴大戰果。
倭國的想法其實非常不錯,如果大唐的武器裝備和他們的水平差不多的話也確實能夠取得不錯的戰果。
可惜的是李天賜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使得其他國家完全不知道大唐現在真正的軍事實力。
就拿現在倭國最為倚重的航母戰術來說,想要用它對付大唐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使用螺旋槳發動機做為動力的二代戰機算上彈藥的總體重量都不會大於五噸,每架飛機的長度也就是九米多不到十米的樣子,翼展也在二十米以內。
這些戰機的飛行速度最大也不過是七八百公裏每小時,采用的還是機械儀表和機械傳動可以說是相當的落後。
其實這些戰機完全能夠直接從倭國的本土起飛來轟炸大唐的沿海地區,但是自從他們見識到了大唐的雷達和防空火炮之後就已經基本上杜絕了這種想法。
他們知道大唐自用的防空火炮肯定會比出售的那些打的更遠,發現他們的時間也有可能更早,因此他們才會想到這種辦法企圖靠近大唐的領土之後再發動突然襲擊。
可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一旦他們決定對大唐開戰他們的軍艦甚至都不可能駛出他們的海港。
大唐的各類陸基導彈雖然還做不到攻擊移動的船舶可是打擊固定目標卻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即使他們在宣戰之前就提前將船開出軍港大唐的飛機也能夠從空中將它們擊沉。
再說大唐根本就不會和倭國進行海戰,一旦開戰大唐就會在第一時間打擊倭國的本土並且是使用早就準備好的原子彈。
可憐的聖德根本就不知道一旦他們決定對大唐動武就意味著整個倭國將徹底變成一片廢墟。
此刻的李天賜根本就沒有關心聖德的想法他甚至都已經不再關注半島上的戰爭。
隨著其他國家的開發區相繼建成大唐的很多人都開始跑到這些地方去建廠。
這些新建的工廠不但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發展,而且還帶去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在這些工廠的帶動下各國本土的一些商人也開始紛紛效仿,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設備,建設工廠。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唐原本的一些低端產業就逐漸失去了優勢,李天賜不得不考慮在國內進行一次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