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漸漸溫熱起來,但依舊是冷的,隻是積雪融化了不少。
方慶給女嬰起了個名字,叫方林——她母親姓林。
考慮了許久,方慶還是準備去參加科舉,畢竟此次春圍是東籬天子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一朝天子一朝臣,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方慶是東籬人,除了東籬外,還有南蠻西戎北狄三國。
東籬的當今天子名為宋文孝,年號慶,稱為宋慶帝。
方慶自然是想考取功名,“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句話貫徹古今,乃是所有學子的畢生追求。
打理好盤纏,背著竹簍,給裏麵布置一番之後,便將方林放了進去。
除此之外,還有兩箱裝著書籍衣裳等物件,其中大多是書籍。
方慶挑起扁擔,出來把草廳門拽上拴上了鎖,騰了騰身子,往縣城方向去了。
行李雜多,靠方慶一個人是帶不到遙遠的籬都的,自然是想去縣裏的牙行買一位賣力小生來當書童。
也順便去向崔縣令告別,道謝。
自晨曦出發,行了半日多,太陽才從雲後探出頭來,但不久便又被雲遮掩了過去。
不似晨時的刺骨冷風,此時倒是有暖洋洋的感覺。
方慶行至衙門前,將行李放下,向著衙役喊道,“縣尊大人可在堂上?”
“您是哪位?”
竹簍中的方林被這一聲喊醒,便嗚丫丫的哭鬧起來。
方慶也顧不得回話,彎起腰將方林抱起,嗚嗚的哼哄著。
衙役見得也奇怪,想不通什麼人會帶著一堆行李抱著娃來找縣令,踱步向前,見著來人麵容便笑嘻嘻的說道,“原來是方舉人,縣尊大人正在堂中,您先進去,這些行李什麼的我遣人搬進去。”
方慶點了點頭,抱著方林進去了。
崔縣令聽得消息,喜滋滋的走來,招呼道,“方兄此次前來太過匆忙,後廚備了一桌酒席,我們邊吃邊聊。”
方慶哄著孩子,點著頭,“拜謝大人,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兩人談笑著,在繈褓中的方林也咯咯的跟著笑,眼睛彎的似皎皎月牙,臉頰紅彤彤的,小手伸起來夠著崔縣令那飄忽忽的胡子。
當崔縣令低頭湊近挑逗時,方林卻是不抓了,眼睛烏溜溜的,嘴巴都快嘟起來了,轉身抱著方慶。
兩人相視一笑,走進了後庭。
……
天際邊泛起了霞紅,方林被崔府的奶娘哄抱到一邊。
方慶與崔縣令相對而坐,方慶先行敬酒,滿懷惆悵的講到,“籬都路途遙遠,輾轉偏頗,而小女尚在繈褓,不知縣令大人可否……”方慶抬頭看了崔縣令一眼。
這些年艱難困苦,民間不乏有易子而食的事情發生,方慶也不放心寄養在鄉下,若是遇到災年,方林是病死還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崔縣令心中了然,倒是爽快,“你的女兒我必會好生照拂,你且安心趕考。”又得知方慶想去縣裏的牙行買一位賣力小生來當書童,便隨手贈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