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光武帝的想法(求收藏推薦)(1 / 2)

隆武元年(1645年)二月十五日,山西太原晉王府

來參加晚宴的富豪士紳們,看著晉王府一座座亭台樓閣,鍾樓、唱經樓、通明閣等建築,感歎著皇家的大氣!

範永鬥領銜帶著五十五名山西的大商人快步走進晉王府,盡管這五十五名大商人都有相當於現代人的億萬身家,在山西民間都有響當當的名頭,但在士農工商的明朝,商人是沒有任何地位,不準騎馬,不準納妾,隻準穿粗布衣,在大多數涉及商人的官府審案中,敗訴方大多是商人。

但隨著明朝國力的衰敗,這些繁瑣的條文對商人們也失去約束力,不少商人也偷偷地騎馬穿袍,甚至不少商人都有了華麗的馬車,娶了小妾,但隨著朱慈烺兩次擊敗韃子,現在還親自坐鎮太原,很多商人害怕被清算,又偷偷地將馬換成驢,將錦袍壓箱,改穿粗布衣,將小妾稱為丫鬟。

本來接到晉王的請帖,心中還忐忑不安,後來聽到範老的解剖後,現在心中都憋著一股勁,想要在那十大皇商中有個一席之地!

他們並不指望光武帝的一次接見就能改變商人的地位,但這是一種信號,一種姿態,一個好的開端。

五十五名大商人都身著粗布衣,簇擁在範永鬥的身後,跟著他走進了晉王府宴會大廳,見朱慈烺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麻煩,不用事先學習禮儀,也不用統一口徑,更不用沐浴更衣,隻是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搜身讓他們感覺到安保之嚴密。

宴會大廳內,山西巡撫晉王朱求桂正陪同朱慈烺說話,朱求桂聽院子裏傳來腳步聲,見範永鬥身後跟著大群粗布衣的商人,便對朱慈烺笑道:“皇上,肥羊送上門了!”

朱慈烺找這些商人來,一方麵固然是要懲戒那些私通韃子的JIAN商,另一方麵,他也想通過這次契機,稍稍提高商人的地位,發揮他們的能力,讓他們能加快北方的物資流通,什麼事情都靠官府,確實有點力不從心。

這時,五十五名大商人走進了宴會大廳,這些商人大部分都見過晉王,他們見朱求桂陪同一名年輕的錦袍公子,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就是掌控明朝的君王,大明光武帝朱慈烺。

連同範永鬥在內的五十六名商人一起跪下:“草民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紳賈免禮,請坐!”

晚宴大廳兩邊擺放了五十六張單人坐榻,就是給他們準備,五十六名大商人都一一坐下,每個人卻在回味著剛才光武帝對他們的稱呼,居然叫他們紳賈,紳是指有名望的大戶人家,一般輪不到他們,行走倒賣貨物稱為商,坐地開店賣貨稱為賈,平時人們都稱他們為行商、商家或者大賈,絕對沒有一個紳字,而光武帝居然叫他們紳賈,這難道就意味著他們的地位將有所改變?每個人的心中都開始亮了起來,不少人都後悔曾經跟韃子做過生意!

緊接著又有幾十名侍衛給他們上了茶,令商人們有點受寵若驚,連聲感謝。

朱慈烺看了眾人一眼,大多四五十歲,很多長得肥頭大耳,大腹便便,雖然穿著地位低下的粗布衣,但這種養尊處優的派頭,卻不是一般人能比擬,他微微一笑,問道:“在座諸位有沒有誰去過北京?當然是朕收複以後的北京!”

眾商人麵麵相覷,最後坐在倒數第二位的一名商人道:“回稟皇上,草民的商隊曾經去過幾次北京,草民沒有去過,隻是聽手下管事描述了一下。”

朱求桂低聲對朱慈烺道:“此人姓王,是山西有名的糧商。”

朱慈烺點點頭笑道:“原來是王紳賈,你不妨給大家說說你手下在北京的所見所聞,你可以實話實說。”

“是!”

王紳賈想了想,便提高聲音道:“大概在去年八月,草民的一支商隊去北京販大米,在北京呆了不到一個月,他說對現在的北京最大印象就是規矩很嚴厲,但又很自由,說比如進城時,所有的兵器都不準攜帶,在城內超過三天就必須向官府備案,寫清滯留理由,最多不能超過一月,如果超過一個月,就要申請定居,要交一筆保證金,當然事後會如數退還,這是嚴厲的一麵,而自由的一麵就是商人可以隨意穿衣服,可以騎馬,沒有什麼商籍、匠籍,隻有民籍和軍籍之分,商人沒有任何歧視,和正常的平民一樣。。。。。”

看得出這個姓王的商人很健談,是個做生意的老手,很會揣摩朱慈烺的心思,說到嚴厲的一麵,他盡量輕描淡寫,說到自由的一麵,他又濃墨重彩地描述,朱慈烺沒有打斷他的侃侃而談,他慢慢喝茶,注意商人們的表情,當說到商人沒有任何歧視,和正常的平民一樣時,所有人都了異常變化,有人坐立不安地扭動身子,有的人聽得全神貫注,眼睛裏閃爍著期盼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