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牛家莊戰役(四)求收藏推薦(1 / 2)

對於朱騫這點,朱慈烺也是非常欣賞,這才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聽到朱騫的話,朱慈烺頓時也苦笑起來,韃子驅百姓作炮灰早就劣跡斑斑,朱慈烺雖然下旨讓各府縣將百姓遷進城中,隻是百姓都有僥幸心裏,也不知有多少人會搬遷?

就在朱慈烺和明軍將領為清軍可能驅趕百姓作為炮灰憂心仲仲時,清軍派出去的各個抓捕隊卻並不順利,他們在大同府的所作作為已經傳開,如今又有官府的嚴令,許多原本不想搬遷的百姓還是被迫藏了起來,清軍雖然不是第一次進入山西,但是對於地形還是不熟,加上清軍一直將漢八旗當成炮灰的後遺症也顯現出來,沒有向導,清軍往往不知道哪裏才能找到人,好不容易順著路找到了村莊,百姓又先一步離開。

結果出動了上萬清軍,到了下午回來時,帶回來地百姓不過一千來人,而且多是一些不願遷走的老弱,青壯隻有極少,這讓清軍上下都有一點抓狂,用這一千多人去衝擊,就算明軍再不忍下手也無用。

阿濟格隻得重新打起了從大同城下剩下來的百姓主意,從大同撤軍後,原先用來充當炮灰的百姓還有二萬多人,清軍並沒有將這兩萬多百姓釋放。

清軍在各個縣城的的軍隊也撤了出來,若是將這些百姓釋放回去,對清軍的名聲損害也大,本來阿濟格想下令將這些百姓全部斬殺,隻是清軍有大量物資要運,索性強令這些百姓充當清軍民夫,轉運從大同各地掠奪來的物資,隨同清軍火炮營一起在後麵行走。

清軍從各處掠奪過來地物資極多,花了一天地時間後衛才開始起程,火炮笨重,清軍又沒有大車,炮營一天行走不到十五裏,民夫要挑著重物,能行走地距離也差不多,清軍主力已到達牛頭山兩天,其炮營和民夫離牛頭山還有差不多三十多裏,足足還有兩天的路程。

有了昨天進攻失利地教訓,阿濟格在與諸將商議之後,決定在火炮和充當炮灰的民夫沒來之前,暫不作進攻,隻是派出一部分清軍繼續擴大搜素範圍,準備抓捕更多的漢人百姓。

數十裏外地河提上,正有一支隊伍逶迤而行,這正是清軍炮營和民夫組成的隊伍,整支隊伍拉成了十餘裏的距離,隊伍中間是無數牲畜拉著大車,車上載滿了糧食、布匹、絲綢等物資,大車旁邊,還有不少牲畜直接背著重物。一些民夫肩上也挑著沉重的擔子。

雖然是冬天,那些挑著重擔的民夫依然累得滿頭大汗,隻是押解的清兵卻毫不憐惜,不時將鞭子甩得啪啪作響,民夫們稍慢,鞭子就打了下來,從大同撤下來後,一路上幾乎所有的民夫都挨過打。

這些民夫本來就是清軍用來充當炮灰。他們親眼看到自己地同伴被清軍用刀箭逼著去攻擊自己的城池,如果不是清軍突然撤軍,等待他們的命運多半是死在城牆下,如今雖然得以活命,對於清軍的怨恨卻沒有減輕,隻是埋在心中,清軍地鞭打讓他們的仇恨更加深。

對於民夫們的怨恨,這些清軍毫不在意,他們哪個人手上沒有十幾條數十條人命,還怕什麼怨恨,不服殺了就是,反正漢人軟弱的很。

護送大炮和物資的清軍統領是葉臣,葉臣是一名老將,天命四年即從**哈赤征鐵嶺、天命六年從征遼陽,積功授三等輕車都尉,皇太極即位,葉臣為元老大臣之一,佐理鑲紅旗,這些年南征北戰,為滿清立下頗多功勞。

除了葉臣,火炮營的統領卻是智順王尚可喜,在薊州的時候清軍敗的太慘,重型火炮全都丟失,讓多爾袞極為惱怒,於是將火炮劃歸給了尚可喜,若不是炮兵是一門技術活,滿人根本不會用,多爾袞肯定要把火炮收到滿人手中。

為了炮營的安全,阿濟格給了葉臣三千兵力,加上火炮營本身的兵力,差不多有六千人,離主力不過數天地時間,眼下大同雖然沒有被攻破,隻是城中的兵力已經被打殘,阿濟格並不認為明軍有能力威脅到這支後衛,因此也放心地很。

遠處密林中數匹馬閃出,馬上數人眯著眼打量著這支隊伍,一人語氣有點焦急的道:“將軍,咱們動手吧,隻有大軍一衝,那些民夫肯定會亂起來,到時點上一把火將東西全燒了,看韃子吃什麼?”

說話的是桂海的親兵,清軍從大同出發後,李騫就派了千人的斥候隊跟著,一直躲在暗處看著戰事的發展,葉臣、尚可喜兩人率著這支後衛一出來,龍衛軍的斥候就綴上了,隻是人手不夠隻有一千人,麵對著三千韃子和三千尚可喜的部下,桂海沒有把握,所以一直沒有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