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議事會(上)(1 / 2)

陳鑫所謂的民族平等其實是一種自保的方法,中國從有文字記載的年代開始一直到元朝,不管是哪個民族擁有統治權,在民族政策上或多或少的都有民族不平等的烙印,民族對立是經常性的事,這為國家穩定留下了很大的隱患。現在提民族平等並不見得能消除民族間的對立,但一個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民族(特別是其統治者)主動向少數民族示好,這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製分裂勢力的基礎力量,更大程度的保證國家安定。自從法部弄出了憲律以後,陳鑫很注意在法律上形成製度,每一項可行的政策都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並且昭示天下進行推廣,然而作為現代人,陳鑫很明白什麼叫鑽法律空子,所以陳鑫在進行法律製訂時便指示法部機械性的將各種規定細化,比如官員貪墨方麵就嚴格細分了貪墨多少銀子判多少,並且實行重罰的製度。這一次搞民族平等自然也按著這個方法進行。與此同時,陳鑫還把民族平等和正在籌備中的議事會結合了起來,在分配給各承宣布政司議事代表名額之外又增加了少數民族代表的名額。畢竟古代不同於現代,少數民族的王公們聽到讓他們派代表參加朝廷新設的議事會和選派貴族子弟和人才到大漢進行學習時,第一個想法便是朝廷要扣留人質加強對他們的控製。針對這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思想,陳鑫專門向各族王公下旨說明以上兩項純屬自願,朝廷並不加以強迫,至於選派代表參加議事會更是讓他們在洛陽設立“辦事機構”的做法,為的是使各族的想法能夠盡快的傳達到朝廷這裏,並且使朝廷盡快製訂政策保護各方的利益。這些聖旨多多少少安撫了各族王公的心,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大漢已經具備滅亡各族的力量,如果想將他們毀滅,根本不需要煞費苦心的弄這些東西,隻要隨便編一個借口,就能讓他們萬劫不複,所以這個什麼“議事會”應當是有益無害的,到最後除了極個別的王公,大部分民族的王公都按朝廷的邀請派出了代表。議事會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各地代表都會集到了京城洛陽,果然沒出陳鑫的預料,這次古典似的議會成員一大半都是各地有名望的大儒,剩下的一半裏占絕對多數的是各地商會的代表,也就是各行業的大資本家和大地主,至於其他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議事會成員的情況就可以看出現在的社會力量結構,要說在這個時代進行普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是老百姓一人一票的進行選舉,這個時代的人也不會想到去選某一個種地或者做工的“勞動模範”,更何況大部分為生計奔波的勞動人民根本就把朝廷給的權力扔一邊了呢。既然是這樣一個社會大環境,陳鑫也就沒必要“空想社會主義”的去脫離社會實際了。因為沒有議事會的先例,所以也就沒有固定好的場所,再加上陳鑫沒有明說,負責這事的禮部和法部便想當然的認為所謂的議事會就是現在一直進行的朝會和上古時代諸侯會盟的結合,因此便向陳鑫稟報把議事會安在宮裏大宴群臣的用的儀泰殿裏。陳鑫看到奏折,不覺嚇了一跳,娘哎,這些大人們以為議事會是長期擺宴席嗎?花花綠綠的在儀泰殿百十桌,大家叩謝皇恩,然後熱熱鬧鬧的大吃一頓就完了?“蕭大人,劉大人,議事會是常設的衙門,安排在儀泰殿你們看著不心煩朕還心煩呢。”陳鑫頗為不滿的對禮部尚書蕭雨明和法部尚書劉有光道,“議事會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一次就是好幾天,都跑儀泰殿來,難道你們想把朕的內府庫吃空不成?應該選一個大點的衙門安排才是。”蕭雨明擦了把汗道:“是是,臣知罪,不過議事會成員達八百多人,濟濟一堂需要個很大的地方,臣和劉大人看了京城個大衙門,都沒有這麼大場子的,所以才想著定在儀泰殿,皇上放心,議事會是朝廷的設置,吃用花消自然是庫裏撥付,不可能讓內府庫撥錢。”外臣居然找皇帝借起場子來了,這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陳鑫無奈的笑了笑道:“銀子從哪裏出都無所謂,幾百個人吃幾天飯朕還是管得起的,不過朝廷的正式衙門設在宮裏擺宴席的地方,這是不是不成體統?再說議事會雖然每年兩次,一次幾天,但既然是衙門,就得有常設的機構,這些常設的官員難道在儀泰殿辦公務?劉有光,你們法部人少,朕想著議事會的常設官員就安排在你們那裏辦公,你們那裏還有沒有可以安排幾百人同時出席的地方?”“這個……”劉有光早已聽陳鑫說準備讓他先把議事會管起來,看這意思,這差使是跑不了了,“皇上,要說安排常設官員倒是一點問題也沒有,不過安排幾百人同時聚於一堂確實沒有那麼大的廳堂,要是在法部開議事會,除非讓他們都站院子裏。”“告訴方明德,讓他們戶部撥錢在法部邊上征塊地建個議事會大堂。”陳鑫滿不在乎的說道,“另外這次議事會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征地現蓋大堂肯定是來不及了。這樣吧,朕吃回虧,這次議事會暫且在儀泰殿開,明年春天你們可不許再跟朕提這事。蕭雨明,議事會程式安排的如何了?”蕭雨明見陳鑫“開了恩”,放下心道:“謝皇上恩典,程式的事臣等已經按皇上的聖意做了安排,此次議事會開七天,第一天早上請皇上大駕安撫,議事會人員謝恩就算正式開始了,從第一天下午到第三天,將由劉有光大人等法部官員以及商部、戶部、理藩院等專門部門向議事會成員宣讀各項律法,然後讓議事會成員商討補充以及需修改刪除的地方,並且由議事會人員公推議事會衙門常設官員主持議事會平常事務以及召集議事會的事,第四天由議事會衙門收集議事會人員申報各項有用的的條策,最後三天,議事會衙門將各項條冊按其所講的範圍分類分由各類人員進行議論,最後上呈法部定下律條頒布天下。這是臣等按皇上的聖意做的安排。皇上,臣等以前沒處理過這種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請皇上禦示。”蕭雨明的這一套已經很有後世開議會的感覺了。陳鑫放心的點了點頭:“好,就按你們定的程序去辦,另外這議事會和別的衙門不一樣,幾百人擠在一個地方,而且還是好幾天,不能讓人家就那麼站著,得搬些桌凳什麼的讓人家用,而且還得上些茶水。”陳鑫這時想起了後世的議會會場,欣欣然的安排了起來。蕭雨明看了劉有光一眼,接著說道:“遵旨,此事臣等按規矩辦就是了。”規矩?陳鑫不覺愕然,這議會好象以前沒有吧,蕭雨明準備按什麼樣的規矩辦?不過蕭雨明這也許是平常說習慣了的口頭禪,陳鑫也就不和他計較了。“劉有光,朕前些日子已經跟你說過了,這議事會主要是議各項律製,其實是和你們法部連在一起的,所以朕想著就由你先監管起議事會的事,當然了這事還得提交議事會商議,不過辦什麼事都得有個主事人,那些議事人員要麼是大儒,要麼是商賈,讓他們管朝廷的衙門,朕也不放心,所以到時候朕會直接提選你,至於官名,就叫‘議長’吧。另外開完議事會後,再讓議事會成員公推幾個副議長,就這樣吧,這樣比較穩妥。”“議長?”這名新鮮,劉有光以前隻聽說過族長、家長,這還是頭一回聽說“議長”,不過這名雖然古怪,但議事會也是以前沒有的,既然都是第一次,叫長了也就習慣,“遵旨,臣定當鞠躬盡瘁,為皇上分憂,當好這個議……議長。”劉有光能絲毫不反對的接受新鮮事物,這還是第一次,陳鑫大是欣慰,擺擺手說了聲“用心辦事”便讓蕭雨明和劉有光退下了。陳鑫頗為舒坦的靠在椅背上長出了口氣,說起來議事會能夠順利辦起來還是因為官員和親貴們不太明白議事會是什麼東西,隻當是皇上又出餿主意,想讓天下人都能沐沐天恩,所以在這事上根本就是看熱鬧的心態,可是議事會畢竟是一個權力機構,等權貴們反應過來時必然予以抵製。所以要想保證普通人參政製訂和監督法律,還得讓權貴們也參與進來。比如英國實行的是兩院製,上議院就是貴族院,這和大漢現在的情形有點相似,看來要想解決權利的分配問題,按照大漢的也設置一個類似於貴族院的機構才能解決權力上的分配問題。不過貴族院這事需要長遠打算,細節上也要考慮清楚,所以沒必要操之過急,還是先把第一屆議事會開好才是正事。